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艺文 > 小公园 > 正文

十八弯/时间的印记/关 尔

2020-06-30 04:24:22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时间无法驻足,但时间的印记往往难以磨灭。走过一个甲子的广交会,起起落落间记录了世事浮沉和时代变迁。

  还记得,早年间参加广交会的客商,从香港到广州坐的是烧煤的火车,噗噗噗穿过几个隧道,衣服就都黑了。那时展会上的畅销产品有体型笨重的收录机、缝纫机和自行车等,但最受欢迎的还是中藥、工艺品等传统国货。

  不过,“文革”时期,有关“帝王将相、才子佳人、神佛鬼怪”等“四旧”内容的工艺品一律不能展出,展品一下子减少了一万多种。据说当年有不少红卫兵扬言要到广交会上“破四旧”,砸烂外贸商品中的“封资修”。周恩来立即派廖承志到广州做工作,并专门强调“我们用外国人欣赏的东西换回外汇,也是间接为革命服务”,最终才算临危救急。

  在那个荒诞不经的时代裏,广交会也难逃被政治控制的命运。那时展会上设有红宝书馆,场馆内张贴了四百多幅领袖画像和二千多幅语录牌。参展商必须将语录背诵流畅了,才能入馆谈生意签合同。

  好在一切都过去了。但在“一口通商”已成往事的今天,曾经“皇帝女儿不愁嫁”的广交会,又面临着角色转换和重新定位的尴尬。

  近些年,随着内地展览业蓬勃发展,广交会“一枝独秀”的地位不断受到衝击,单纯“靠山吃山”已不足以稳坐“中国第一展”的头牌交椅,亟需一场彻底的“洗心革面”来赋予自己新的生命力。

  二○○七年四月起,广交会由“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更名为“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一字之差却标志着历史性的飞跃,体现了中国加快从“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转变的路径选择。

  而今年,整体搬上“云”端的广交会,再次打破时空限制实现线上转型,碰撞出更多新的商机。

  六十多年的自省自新中,广交会不断实现“变脸”,此番在网络时代中华丽转身,能否再度成为引领业界风潮的“江湖老大”,值得拭目以待。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