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艺文 > 小公园 > 正文

知见录/绿皮车式聊天\胡一峰

2020-09-23 04:24:08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快到“十一”长假了,说起去旅遊。女儿忽然提出:好想坐绿皮火车。这让我觉得有些奇怪,从她记事起,除了一两次京郊遊坐过绿皮车,几乎都是高铁出行。不过,离我家不远,有个火车站。有时一家人散步,会见到绿皮车从铁路桥驶过。车将到站,速度更是迟缓,与飞驰而过的高铁判若云泥。

  除了速度,绿皮车独特的乘坐感受来自车内格局。高铁座位同一朝向,绿皮车是两排座位面对面。我从家乡到北京读书那会儿,京杭之间只有绿皮车,行程将近三十个小时。当时年轻力壮,也为省钱,总是买硬座票。上得车来,放了行李,就和几个完全陌生的人,对面相守一天多。这是种颇为有趣的感受。坐定之后,大家互相搭讪,试探着话题,老乡、专业、职业或车厢内泡不开麵的“温吞水”,都是开启聊天的好由头。

  有人到了站下车,也有新人补上来;聊伴换了,天继续聊着。一直到终点站,大家忙不迭地取行李各奔东西,剩了空蕩蕩的车厢迎接一群新的乘客。这样的聊天,纯为打发时间,对此,大家心知肚明,虽然聊过就忘,却也聊得掏心掏肺。好比嚼口香糖,嘴唇齿舌一起上,几乎把咀嚼肌累垮,最后只是一吐了之。

  这些年,绿皮车坐得少了,“绿皮车式”聊天却延续了下来。有时被拉入个微信群,略作观察,就兴高采烈地加入到某个话题。其实,大部分“与谈人”素昧平生,甚至连“加个微信”的愿望,或许也永不会认识。当然,再陌生的微信群裏至少也有一个熟人,不然就不会进群。而有些社交软件更绝,无需註册,戴着系统分配的昵称和头像,就可以加入喜欢的话题,聊友只不过是一种声音,聊天时间可设定,到时自动解散,像极了绿皮车到站。

  这个世界确实变化快,新东西层出不穷,但人类最硬核的行为方式、行为场景其实十分顽固。想到这裏,我也想再坐一次绿皮车。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