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艺文 > 小公园 > 正文

象 诉/三不猴\冯俊彦

2020-10-23 04:24:17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什麼时候我们才会“不愿听、不愿讲、不愿见”呢?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这个规範对现代人而言似乎有点苛刻,尤其在社交网络上,一切都如此坦蕩蕩,而且所谓好奇之心人皆有之,儒家的教诲却反人性而行,最终我们都得抑压欲望,凭谁都要活得圣人一般。

  当中最能表现出这种思想的符号,莫过於三不猴。三不猴流传於亚洲地区,以中国和日本最为流行,不但出现於小摆设上,甚至可以在建筑物上看到三不猴的装饰。顾名思义,三不猴就是三隻马骝,一隻用手遮眼、一隻用手掩口、一隻则用手盖耳,他们究竟出自何处,众说纷纭,有人说是日本的学派,也有说源於孔子的学说,但无论如何,这三隻猴子都代表着亚洲人,意味着东亚地区人民崇尚着道德优先,对自身情感一般都加以抑压的价值观。

  太太日前向我讲述一件动气的事情,话说岳母称讚我的大女儿顺得人意,就是不喜欢的食物,只要知道是婆婆煮的也会屈就,万不情愿也会吞下去。相反小儿子则我行我素,一句不吃,玉皇大帝也讲不了情,嘴巴就是不会打开。太太听了,就好言说道“或许当我们都不能忠於自己的需要而只考虑他人感受,长大后会活得很苦呢”。

  这话一出岳母就不知哪裏来的火,指责着我们这一辈都不会替人着想,家人之间都不懂得付出和牺牲。最后当然是不欢而散,我听着太太的叙述,突然就想起岳母厅中的三不猴摆设,也想起岳母如何为家人牺牲自己,长年累月地为她的家庭不断贡献生命,从没半刻为自己打算。

  西方个人主义和东方家庭为本的集体思想确实造成两代间的分歧,而我认为当中是无法用语言去让对方了解这两极的价值观,因此三不猴或许就是我们最应该去理解的符号,当然我们自己是否要把手放下,那视乎你追求和谐还是个人的释放了。

逢周五见报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