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艺文 > 小公园 > 正文

瓜 园/慎称“大学”\蓬 山

2020-11-26 04:24:33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内地的大学名目繁多,千差万别。记得二十年前初到北京求学,晚间散步时,在一个老旧拥挤的居民平房区裏,赫然发现一块“中国农民大学”的招牌,灯光昏黄,偶有学生走进走出。不久前,去香山附近遊玩,又看到一所“中国信息大学”,环境与前者不分伯仲。不知内情者,往往会将之与有名的“中国农业大学”、“北京信息科技大学”混淆。

  那个年代,民办高校野蛮生长,不少公司、科研机构纷纷开办大学,作为经营创收手段,主要招揽高考落榜生,收取高额学费。这些大学,多半只是给学生提供一个辅导成人自考的场所,至於能否通过自考考上正规大学,就看个人造化了。因此,只要给钱就可来上学。甚至有人并未报考任何民办大学,却一下子收到了十多张录取通知书。一条小胡同裏,有时都藏着两三家“大学”。

  最近几年,随着国家的整顿,对开办大学控制得较为严格了,民办高校多半挂靠公办正规大学,作为附属学院,但仍有待理顺的地方。比如,通常来说,大学比学院层次要高。内地对公办本科学院要求高,专业、职业学校却可动辄称“大学”。河南的开封大学、黑龙江的牡丹江大学,其实都只是职业学校,正在谋求升级为本科的开封学院、牡丹江学院。名号倒挂,大学反倒不值钱。还有些蹭热度的做法,如现在国家正在攻坚芯片产业,南京最近便成立了一所集成电路大学,实际也不过是一个产学研协作机构。

  物以稀为贵,“大学”氾滥,鱼龙混杂,搞得社会对大学的评价也降低。古代的王爷,本是贵重无比的官爵。唐朝中晚期,对於有功将士无钱奖赏,只好大量“批发”官帽子。郭子仪家端茶递水扫院子的奴僕,一个个都是郡王、国公、上将军,也就不被看重了。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