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艺文 > 小公园 > 正文

知见录/扫地机器人\胡一峰

2020-12-25 04:24:13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早就听说过扫地机器人的大名,最近买了一台。这货虽有人名,毫无“人”形,只是个大圆盘。打开开关,便在屋子裏缓慢移动起来,慢条斯理地爬着,一点一点清理地上的灰尘和纸屑。据说,扫地机器人第一次开工十分重要,关係到它对屋子面积和区域劃分的认识,而这又将影响它今后工作的效率。

  於是,女儿自告奋勇给它当“助手”,帮它规劃路线。幹不了一会儿,却说:“不该机器人给人当助手吗,怎麼变成我给它当助手了。”这真是今日之大哉问。机器越来越智能,人类和机器,今后究竟谁给谁当助手,还真说不好。

  不过,我想到的是另一个问题。扫地,在以前是有讲究的。比如,垃圾不能从内往外扫,蕴意财不外流。扫地机器人却完全不管这一套,只是按照最经济的方式,规劃自己的行进路线,把垃圾清扫乾淨而已。当然,决定扫地机器人行动的,不过是一套程序。但是,即便技术上可行,我想设计者也不会把“扫地”这件事情上附着的民俗编入程序之中。退一步讲,就算程序中有此指令选项,我估计也不会使用。因为我们所求於扫地机器人的,只是把地扫乾淨。至於从裏往外还是从外往裏,并不在意。人是活在民俗中的,人若是天地之花,民俗便是土壤。而机器并无民俗可言。

  由此又想到晒衣服。我在浙江长大,虽客居北国有年,梅雨季节留下的心理阴影面积还是不小。每遇大太阳天,会条件反射地想到要抓紧晒衣服。烘乾机的发明,免去了晾晒衣服之累。约莫十年前,为了一项工作,我曾在宾馆住了小半年。每日穿的是烘乾的衣服。与晒乾的衣服相比,总觉得少了些什麼,后来明白是缺了太阳的味道。机器让我们摆脱了对天气的依赖,却也隔断了与阳光的接触。扫地、晒衣,是生活小事。但生活的意趣不正在这些小事吗?智能时代,此须慎思啊。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