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艺文 > 小公园 > 正文

知见录/短信拜年\胡一峰

2021-01-22 04:23:58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从阳曆年到阴曆年,是收发拜年贺春短信最热闹的时候,我说的“短信”当然也包括微信。短信拜年起於手机普及,满打满算也就二十多年历史吧。记得刚兴起时,有人专门写文章讨论过。

  新潮事物出现,总会引发一些议论,比如牛仔裤、蛤蟆镜、旅遊鞋、吊带装,都享受过这“待遇”,这些议论又多与传统、正统、学统等联繫起来。短信拜年,也曾被以为不够莊重严肃,缺少拜年应有的体面。不过,一切关於新事物的非议,最后结果总是见怪不怪,没人再去理会什麼“统”“不统”的,也就安之若素了。

  我想,这大概是社会心理调适的一般规律。好比小时候长牙,牙床上刚冒出一颗新牙,总会忍不住去舔弄,直到牙齿完全钻出,坐稳了自己的位子,我们便只顾每日用它大嚼特嚼,却忘了它的存在。如果忍受不了出牙的不适,就难以获得成长的营养。

  因而对社会与生活裏的“新牙”不妨包容。不过,最好的包容并非任其自处,而是发现事物转变中透出的新意。去年,有幸旁听一次与民俗学家刘魁立先生的对谈。刘先生聊起过年贴窗花的习俗,说到窗花本是贴给屋外人看的,如今住平房的少了,住高楼的多了,十几二十层的窗户上贴窗花,路人自然无法欣赏。但窗花的艺术价值仍在,只是实现方式发生了一些变化。

  这例子虽小,含的道理很深,可推及许多现象。比如邮票,在今天的实用功能越来越少了,但集邮者依可在方寸之间获得欣快之感。再如纸币,在日常生活的地位也岌岌可危,但不妨碍人们将其作为表达观念和情感的载体。前几年,几内亚把中国承建的凯乐塔水电站印在他们国家的钞票上,传递出命运与共的思想。

  说回拜年,短信时代激发了不少“拜年体”小诗。而在微信裏,表情包、短视频的加持,又让拜年祝福获得了更加丰富的可能。有时候,一句“新年好”引发一场“鬥图”,更为年节增添了新的趣味。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