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艺文 > 小公园 > 正文

文艺中年/发掘灵感\轻 羽

2021-02-24 04:25:21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我不时都会读到一些传媒访问,又或是年轻人向艺术家、作家提问:如何寻找创作灵感?大脑闭塞了怎麼办?

  若以戏剧艺术的创作为例,剧作家除了凭着个人的天赋才能,其实更重要是从生活发掘素材。年轻时我曾修读编剧班,老师指导我们平时随身带着一本小笔记本,看到什麼特别事情、场景、人物,或听到其他人较为特别的说话内容,自己便即时以简单方法记在笔记本。儘管是片言隻字,亦是一种资料搜集模式。閒时静下再翻看笔记本,或许可以启发灵感,将不同点子连成线路,然后便可构成画面。

  不同剧作家都以各种方法发掘灵感。八十年代中期,著名编剧杜国威看到香港梁苏记遮厂(即雨伞厂)第三代传人梁春发先生,於报章发表有关遮厂百年荣休的启事,因而引发他创作剧本《人间有情》的念头。杜国威其后於演出的场刊记述:“《人》剧欲表达的,不是日本侵华悲怆史,不是港穗百年伤痕篇,更不是香港前途写真集,而是想藉那个风风雨雨,内忧外患的大时代,带出一些休戚相关,悲欢离合小市民的生活碎事……”

  香港的糊涂戏班剧团於二○一三年将内地出版读物《和妈妈一起度过的900天旅行》改编成粤语话剧《和妈妈中国漫遊》。原著讲述七十四岁的王一民看到九十九岁的母亲,生活得像“跟个鸟儿关在笼子裏似的”,於是心生一念,决定带着母亲一起去旅行。由於他俩的经济条件欠佳,故此王一民这位老人家与比他更老的妈妈,便以一辆三轮车代步,期望从东北省老家塔河,一直走至祖国最西边的西藏。王一民被内地人民誉为“这个时代最后的孝子”,其人其事具有丰富戏剧元素,糊涂戏班的编剧以此事迹作为剧本,内容感动万千剧场观众,并且在香港以及其他城市巡迴演出。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