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艺文 > 小公园 > 正文

知见录/理髮节\胡一峰

2021-03-22 04:25:23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三月十四日,农曆二月二。在家枯坐的下午,一个朋友发给我一张图:经典的蒙娜丽莎剃了个锅盖头,没了长髮的脸看起来更加英俊,笑容少了神秘感,多了些无奈,看起来有些怪异。友人附言:“理髮节快乐!”是了,二月二,龙抬头。在北方习俗裏,这是理髮的日子。既然到了“理髮节”,当然“天下有头皆可剃”,蒙娜丽莎虽远在法国,也不能幸免。

  “二月二”每年都过,把它称为“理髮节”,倒是头一遭听闻。我想,这是网络文化蓬勃创造力的又一例证。或许,早有人把“二月二”戏称为“理髮节”了,但缺乏网络环境的支持,没有流传开。有创意的戏谑就这样消散在閒谈之中。而在网络铺就的思想观念场域裏,有趣的想法被保留下来的几率大大增加。这些“古怪”的想法在传播过程中,如维基百科那样被反覆编写、增删,最终固化,甚至加上独有的仪式。视觉化的呈现,无疑让创意行之更远。各种图像、声音製作软体的帮忙,又让“艺术创作”比以往容易得多,以观念取胜的“现成品艺术”,更是如此,比如给蒙娜丽莎剃个头。

  这些年,互联网文化的滋长,确实带给我们不少新“节”,如双十一购物节、女神节。传统文化裏的节日,大多有个共同的内核,即人与超自然存在的关係。这种超自然的存在,或为神鬼,或为某种说不清道不明的力量。现代社会的节,大多是从某种现代观念衍生出来的,如三八妇女节、五一劳动节。而互联网裏生长出来的这些“节”与它们都不同,只是升斗小民之间“逗闷子”“找乐子”。按此逻辑,生活裏的“节”无穷无尽。把平常的日子当节日过,也有了实现的可能。当然,节日是生活的调剂。生活需要节日,却不需要每天都是节日。一张一弛,自有节度,节日多了,也就淡了。保持欢快的心态,偷閒一刻是过节,才是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不可少的吧。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