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艺文 > 小公园 > 正文

閒性閒情/尽信款不如无款\李英豪

2021-04-23 04:24:27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平生爱竹,并非附庸风雅,而是着实喜欢竹的形态怡人,雅姿独具,四时常青,具有清韵幽绝、潇洒出尘的风采。童年时乡居附近有一小竹林,常穿梭嬉戏其间;但突有一天发觉,被人全砍伐掉,闢土建屋;怅然良久,长大后仍愤慨不已。

  年纪大了,十分欣赏宋代文同(文与可)画的墨竹。正如其表弟大文豪苏东坡(苏轼)所题竹诗:“其身与竹化,无穷出清新;莊周出无有,谁知此凝神。”现今隐於闹市,“石屎森林”中,连翠竹青葱的气味也难嗅到,仅能案前放一个清代雕刻山水竹丛的竹笔筒(无款),聊作画饼充饥、望梅止渴。

  有些收藏明、清浮雕竹笔筒的同好者,不免过於着重竹刻家的名气,认为可大大提高身价;这种崇名心态,反而很容易堕入奸商推销伪品的陷阱。有不少人拿起旧竹笔筒,总是凝神先着意找雕刻者的款识,若属名闻遐迩的大师,就不自觉地先入为主,认定是难得的珍品,爱不释手。卖家仅须稍花唇舌,或诈作捨不得转让,即易以高价成交。他们不会细心鉴别其风格、构图、刻工与刀法等。曾见一名收藏者的旧竹笔筒,全以浅浮雕技法,刻出松幹萝竹,刀工不错,但下款竟然镌刻“朱松邻”的大名,毋疑等於向识者明示:那是贋品。为什麼呢?须知朱松邻(原名朱鹤)是明代隆庆、万曆年间嘉定“练水派”竹刻始祖,艺术修养极高,雕刻精巧,美妙传神,气韵高古,缜密中有劲挺之致;其个人风格是深刻,也就是高浮雕刻法,“窿隆浅深可五、六层”,认为浅率不耐寻味,非深雕不能尽其美、不能达到自然的意趣。他的风格独特,与当时和他分庭抗礼的“金陵派”竹刻之尊濮仲谦截然不同。濮氏擅长浅浮雕,所谓“勾勒数刀,便与凡异”,却有“大璞不斫”、天然浑樸的意趣。职是之故,上述刻伪款的贋品,属功力不深的浅浮雕,完全不符合朱松邻的时代风格、派别风格和个人风格。

  故宫博物院藏有朱松邻高浮雕《海棠花》笔筒;江苏省南京博物院藏有其竹刻《松鹤》笔筒,皆技艺超群,而又显得和谐雅静,境界高逸。朱氏真品存世极稀;数十年来南北所见,大多是恍惚疑似,事实上坊间已无真品可见;摹拟之作,气韵全无,神态刀法亦非。(附图为清初无款浮雕竹笔筒《松下亭翁》)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