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艺文 > 小公园 > 正文

乐问集/难得的原汁原味梁祝\周光蓁

2021-10-04 04:29:17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梁山伯与祝英台》自上世纪五十年代末以小提琴协奏曲形式在上海首演以来,成为票房灵药,几乎有华人的地方,就有《梁祝》。作品成功从浙江戏曲越剧移植到西洋乐器,小提琴拥有音箱的优势,穿透力强,乐队全奏时独奏琴音清晰可听。然而当独奏乐器转为高胡,以板膜震动而发出的声响,往往敌不过乐队声音,因此独奏乐器往往需要扩音,以增加音量。

  九月二十五日香港中乐团在大会堂以不扩音演出《梁祝》,可能是一项纪录。独奏弃用扩音,但又不被乐队盖过,主要原因是由乐团研发的环保胡琴,以聚酯薄膜代替蟒蛇皮,既不杀生,也大大增加音量,但又不失胡琴基本音色。难怪演出前,乐团总监阎惠昌向大家介绍演出不扩音的同时,示意研发环保胡琴的阮仕春站立接受鼓掌。

  担任独奏的乐团首席张重雪曾多次演《梁祝》,但不扩音的演奏,感觉完全不一样。最主要是音源统一来自舞台,而非独奏乐器通过扬声器,以人工、机械扩大音量。这次演出,独奏与乐队合奏的声音、定位回复现场自然立体效果。

  高胡不扩音的独奏,在楼台会等段落与革胡二重奏的效果最好(见附图)。两把乐器的自然发声,更有助位于舞台左右的两位独奏家情感投入,奏出生离死别之情。更何况拉奏革胡的首席董晓露与张重雪俱为上海音乐学院毕业生,在学长阎惠昌指挥下,演奏阎氏老师何占豪昔日与陈钢共同创作的精品,绝对权威。

  何占豪创作《梁祝》时,原为越剧团成员,配器时以西洋乐器模仿民族乐器。这次中乐团的演出,可以说是还原版本。效果最突出固然是笛子及敲击乐器。但更为惊艳的,是哭坟全奏后,化蝶开始时,由原来竖琴仿效筝乐,还原到筝的拨弦,效果眼前一亮。演出前阎惠昌介绍说,这个民乐版本,是香港中乐团第一任总监吴大江专门为本团制订的。演后热烈鼓掌的包括不少外籍听众,个别更站立表示赞赏。

  原汁原味的《梁祝》,是多层次的艺术品尝,不知肉味的何止三月。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