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艺文 > 小公园 > 正文

乐问集/香港大会堂甲子年\周光蓁

2022-02-28 04:25:18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上周本栏提到香港大学陆佑堂的音乐盛会,国际音乐家逐一亮相,那是时代赋予的机遇。所谓时代,是指香港大会堂成立前夕。

  香港大会堂一九六二年三月二日揭幕(见附图),本周三刚好六十年。艺评前辈周凡夫曾以“现代香港的起跑点”着书立说。大会堂之前的音乐演出,大多数以“打游击”进行,包括学校、教堂、酒店甚至电台、戏院。但老香港其实是有专门音乐演出场地的。只是年代久远,在资讯爆炸的今天,记忆停留在社交媒体不断重复的条目。

  为此,笔者翻查十九世纪以来记述,寻找昔日香江音乐演出脉络。经过一年搜集、求证,发现音乐是香港文化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西乐,还是粤剧以至京剧,台上、台下,各自精彩。

  就以粤剧为例。早于一八六○年代,在上环太平山街陆续建成三大戏园,分别为同庆、升平、高升戏园。其中同庆在一八六六年英文报纸头版刊登广告,指戏园备有全新坐櫈,一连六个日与夜,“以盛装登台,演出顶级唱功和表演”。该院后来改名为普庆戏园,一九○二年九龙油麻地建成同名戏园。

  规模更大的,是本栏曾介绍过的太平戏园。三层的座位,总数近二千个。一九二二年迎来京剧泰斗梅兰芳,率领一百三十人戏班,连演超过一个月。当时传媒形容演出“实千古一时之盛会、空前绝后之大观也”。

  太平、高升戏园(开始放电影后改称戏院)两大粤剧地标的同时,还有一座由民间众筹兴建的旧大会堂,即现在汇丰银行、旧中国银行总行位置。一九三三年拆卸前,曾经是国际著名音乐家以至歌剧演出的舞台。

  这些遗忘了的音符,将会在三月份每个星期天在香港电台第四台《大会堂前传》,与大家分享。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