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艺文 > 小公园 > 正文

人与岁月/话剧的艺术\凡心

2022-07-22 04:24:34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今年六月十二日是北京人民艺术剧院成立七十周年的日子,一台重排的话剧《哗变》隆重上演。剧院代表着中国话剧殿堂级的水平,常提到的代表作是老舍先生编剧、焦菊隐先生导演的《茶馆》。

  上世纪八十年代,时任院长的英若诚先生翻译了美国话剧《哗变》并请来了美国导演排练演出。全剧一百四十多分锺,只有军事法庭一个场景,情节与人物性格全由台词揭示,对演员的台词功力考验莫大。

  军事法庭围绕下级军官以舰长“精神不正常”为由的夺权事件,展开控辩双方交锋。为下级军官辩护的军人律师本不愿出任该职,但不得不服从命令并全力以赴。他一度掌握了话语上风,在舰长没有防备的心态下,巧妙地引君入甕,令本作“哗变”证人的舰长反成了被审判对象。后经检控官的努力和舰长的自辩,成功扭转了局面,法庭对辩护律师的职业态度产生了严重怀疑。

  话剧结束在一场酒宴上。辩护律师借着酒意,怒斥了“哗变”的幕后策划者:一个自认高明的小说作家军官,亮出了致敬舰长的真实立场。整台话剧在语言角力与张力中进行,军事法庭术语及显露人性的台词穿插交迭,形成一个个小高潮,最后舰长一气呵成的七分半锺的自辩把全剧推向高峰,一场蓄谋已久的哗变终于露出真相。

  网上流传了北京人艺八八年版的视频,饰演舰长的老演员朱旭(已于二○一八年去世)情绪饱满、层次清晰地一气演绎了长篇台词,成为了舞台剧难以逾越的经典。

  台词几乎是推动话剧情节、塑造人物的唯一手段,写得好不好要看台词,演得好不好也要看台词的处理和表达。像《哗变》这样把台词处理得张弛有度、丝丝入扣,体现出了“大家”的功力。

  话剧是语言艺术,应该姓“话”。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