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艺文 > 小公园 > 正文

食色/法棍战歌\判答

2023-11-30 04:03:17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距离法棍申遗成功已过去一年了,在这件事上,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始终各执一词,有人觉得荣誉来得还是晚了,否则也不会让比利时啤酒、罗宋汤,甚至韩国泡菜都跑到它的前头;但也有人百思不得其解,毕竟这东西硬到能去“打仗”,居然要拿来吃,莫非是忆苦思甜?

  当然不,毕竟人们对法棍的误解,也不是一天两天。正因为它原料极简,只依靠面粉、水、盐和酵母完成,才显示出背后功底的千差万别,所谓越简单,里面的门道就越复杂。一个敷衍的烘焙师,可以凭借一只法棍创造出“难吃”巅峰,同理,技艺精湛的大师,也能四两拨千斤,在这方寸之内改写乾坤。虽然没有可颂的蓬松、玛芬的香浓,但好吃的法棍,是一种直冲头顶的震撼,跟干瘪、无趣毫不相关,能在酵母的舞步中,吃出烘焙行家的信仰,也是这样的法棍,才成为一个国家的饮食标签,一种生活风尚的代言。

  法棍的极简,说到底跟它的出身息息相关。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法国政府禁止面包店在凌晨四点前生火,于是厨师们选择了最淳朴的烘焙方式,法棍也就因此诞生了。但要强调的是,出炉后六小时内,才是它的最佳食用时间,外表金黄、酥脆得掉渣,里面蓬松柔软,最大限度包容了空气的存在,配上盐味黄油,果然是法国街头最具象的味道,潇洒、自在。只有当冷却、放凉时,才会风化变硬,也就有了那些甩不掉的“黑历史”。这时候想吃,一定表面喷水再复烤几分钟,不说复原完美,也绝不拖累。

  有人说,法棍最宝贵之处,是“平等”。能在贵族下午茶中,衬托着华贵鱼子酱出场;也能在艰难的日子里普度众生。别人也许要因出身暗自神伤,但它,会一直披着战袍,高歌猛进到底。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