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艺文 > 小公园 > 正文

瓜 园/巨婴顾客\蓬 山

2025-05-07 05:02:12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近些年,“巨婴顾客”似乎越来越多,并且每到假期就集中爆发。明码标价的餐食吃完后嫌贵非要商家打折;自己延误时间却非要插队硬闯检票闸机;在飞机起飞滑行时强行要闯进卫生间方便;明知是禁止穿越攀爬的无人区却非要闯入探险“打卡”,而后又要求救援;自己不提前订酒店而临时“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到头来却投诉景区接待不周……

  “巨婴顾客”的显著特征是:视契约精神、规则意识为无物,只关注自己的需求,漠视他人感受和公共利益,一副唯吾独尊、“你奈我何”的姿态,而且缺乏情绪自制力,稍不如意便大哭大闹。不论是飞机、高铁,还是迪士尼、无人区,都被“巨婴”当成了任性撒泼打滚的“婴儿床”。

  社交媒体的勃兴,也让“巨婴”拿到了法宝。不仅在现场戏精附体,更善于利用网络炒作、带节奏。歪曲事实,刻意贴上特定的地域、国籍、性别、职业等标签,去炮制热点,渲染民族情绪、“地域黑”、性别对立、职业歧视等等“流量密码”,进行道德绑架。而商家为了降低热度,往往忍气吞声妥协,以求息事宁人。这就更助长了“谁闹谁有理”“按闹分配”的不良现象。

  日本从今年四月一日开始,在全国实施《防止顾客骚扰条例》。日本服务业向来以“精心款待”的待客哲学闻名,奉“顾客是神”为圭臬,以微笑服务见长。然而面对越来越多的顾客骚扰行为,譬如违规在店内拍摄、强行索取不合理服务、持续无理投诉等等,为令“业者与顾客相互尊重”的理念越来越受到认可,以法令应对“巨婴”。

  理直气壮对“巨婴顾客”说“不”,执法者和监管者应该帮助商家挺直腰杆。如果一味和稀泥,反而是催生“破窗效应”,恶化商业环境,因小失大。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