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艺文 > 艺术赏析 > 正文

瑞鼠迎春 贺新年—中国杰出书画名家刘泳

2020-01-23 21:57:43大公网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艺术简介

刘泳,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河北省美术家协会创作委员会付主任,保定画院画家,毕业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国画创作研究生班。

曾赴日本,韩国,北京,上海,台北,甘肃,青海,山东,云南,保定等地举办个展与联展。荣获鲁迅金奖,日本女神金奖,河北省一等奖等。并出版《刘泳画集》等多册。2013赴美国讲学。作品被中国美术馆,鲁迅美术馆,江苏美术馆,人民大会堂及美国,日本,德国,比利时等多国艺术机构收藏。

一杆清竹秀,无心岁月长

--己亥岁末写墨竹小记

作者:刘泳

“艺术来源于生活”。北方翠竹多种植于庭园,三两杆青竹让朴素小院几添风雅。于江南,竹林则满山遍野,处处蔚然。漫步竹林,清风拂面,竹木淳朴高洁,让人神清气爽,俗尘尽消。

中国人喜竹,亦喜墨竹画。墨竹几枝悬挂厅堂,尽显主人的君子志趣。墨竹画与青竹一样,成为生活的陪伴,也是精神的寄情所在。

画竹历史悠久,自三国、两晋开始,及至南北朝隋唐五代的发展,经两宋的提倡,画竹理论与技法日渐成熟。画家借物抒情,表达对理想品格和高雅精神的追求,留下大量的咏竹写竹的诗画。唐白居易根据竹子朴实、体直、中空、坚节的特点,将竹子概括为本固、性直、心空、节贞,人格化的赋予了竹子品性特征,深深植入中国人的精神审美标尺。

坚忍不屈的青松、挺拔多姿的翠竹、傲然严寒的冬梅,都被中国人赋予了不畏严冬苦寒的高洁风骨,所谓“岁寒三友”,竹即为岁寒“君子”之一。竹子四季常青,中空挺拔,亦被赋予坚韧正直的品格,是全德君子的精神象征。中国文人自古喜竹,苏轼曾言“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成为雅谈。平常百姓家则常用“竹报平安”来祈迎吉祥,于是竹子亦从一种文化意象演变为民俗意象。王维、吴道子、赵孟頫、倪瓒、吴镇、石涛、郑板桥、李鱓、蒲华、吴昌硕、黄宾虹、徐悲鸿、齐白石等历代画家均有倾墨画竹的作品流传。

墨竹重在写“神”,“论画与形似,见与儿童邻”即是最好的理解。虽不是写实的,但并非不像,而是要让画有“气”,是作画者的精神承载,也就是所谓的书卷气、逸气、君子之气,“墨竹”从而为“墨君”。与我们戏剧的国粹--京剧表现精神相类似:“太像不是戏,不像不是艺”,在“似”与“不似”之间巧妙挪移。将客观的物象,通过主观的处理变成意象墨竹。

中国画的“见笔见墨”主要特色,表现墨竹是最游刃有余、最适合的题材了,所以墨竹技法发展成熟,一直受历代文人的喜爱。

画竹重在实践。古人说“半世兰,一世竹”,虽寥寥几笔的墨竹,却笔笔见功夫,叶叶有章法,可见墨竹的写意难度。多年沉心笔墨耕耘,在实践的基础上,细细体会将画竹形式“符号化”,一笔偃月,二笔鱼尾,三笔飞雁,“人”字、“个”字、“川”字、“分”字的形式组合巧妙通俗。借鉴历代名家墨竹精品,学习传统;同时画面的艺术处理也要符合当代人的现代审美方向,使传统和现代意趣巧妙结合,让墨竹的表现既清雅又现勃勃的生机。

庭园清竹秀,案头笔墨香。风物有所驻,无心岁月长。

刘泳

己亥岁末于海上

局部欣赏

责任编辑:李孟展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