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艺文 > 文学 > 正文

八旬编剧跨界冰城史研究 30载考证还原百年风貌

2018-09-17 15:32:58大公网 作者:吴千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孟烈边翻看《画说哈尔滨》图集,边讲述冰城的点点滴滴。记者吴千摄

每个人对自己生活的城市都有着深厚的情感,有人为她吟诗作赋、有人拍摄她的美景、有人流连她的四季,还有人考证她的岁月、守护她的历史。在北国冰城哈尔滨就有这样的一个人,二十多年来自发而执着地在散落的珠玑文字里、在相片黑白与彩色的光影中、在街角与老巷青砖黑瓦的印刻上,寻找和守护着这座城市的来路。 

现任黑龙江省哈尔滨历史文化研究会顾问的孟烈已88岁,曾凭借浓厚的兴趣和坚定的意志,从绘画专业跨界影视编导,又从文学创作转而钻研哈尔滨城史,在多个领域均取得建树。 

拍电影著书 跟着兴趣走 

与孟烈初识于“一书一城.解读孟烈历史纪实小说《国际间谍范斯白》”阅读活动中。这位头发灰白、发丝挺拔、精神矍铄、眼带笑意的老人,言语中透露着诙谐的幽默和巧思的智慧。 

1949年,18岁的孟烈考入东北鲁迅文学院美术部绘画系,19岁便刊发署名绘画作品。从上世纪80年代初起,在影视行业半路出家,以超出常人的勤奋苦修,在短短十年间先后拍摄了电影《侠女十三妹》,电视剧《黄克诚》、《雪城》,电视系列片《中国影星》等多部作品。其中,《雪城》获得1988年中国电视金鹰奖,其他影视作品还曾获飞天奖、荧屏奖、五个一工程等国家级奖项,他本人也曾荣获最佳编剧提名。此外,孟烈还当选全国优秀新闻工作者和第五、六次全国文代会代表,并于2006年被授予黑龙江省文艺终身成就奖。 

“我觉得自己就是个‘见异思迁’的人,一旦有了兴趣就跟着感觉走。电影弄到一半又想写书,却没想到最后钻到城史研究里去。”说起自己的“跨界”经历,孟老也止不住笑起来。也正因被浓厚的兴趣所吸引,他做一行爱一行,干一行钻一行。 

考证一个人 钻进一座城 

“80年代中期,在一次拍戏时,我从演员秦怡那里得知范斯白在哈尔滨传奇的间谍故事,一下子兴趣就来了,想把他写成小说。正因为范斯白的身份和经历实在太过离奇,让我不得不产生质疑,所以我必须要考证他和他经历的真实性。”为此,孟烈潜入哈尔滨的历史之海,寻觅时空的印记碎片,搜寻详实的历史史料,在史实上下功夫,力求还原真实。近30载考证,同时在史学界人士的鼎力相助下,《国际间谍范斯白》于近日出版。 

由孟烈等人主编的《画说哈尔滨》图集,为历史和后人留下珍贵的注解和见证。记者吴千摄

“为了写这本书,我去考证一个人,没想到慢慢地对城史研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继而开始研究这座城。”由此开始,考证历史,还原城市风貌成了孟烈对这座城市最深沉的爱恋。 

一段段尘封已久的往事,似失落在海底蒙尘的遗珠,虽难睹往昔容颜,却惹动着孟烈的心。多年来,孟烈不仅先后连载并出版了多部哈尔滨老照片图集,举办哈尔滨老照片展,还考证并发表了《电影来华的最早驿站》、《东北的无声片时代》等哈尔滨电影溯源以及记中国第一座广播电台和《“哈尔滨”的释义与城市纪元》等城史研究成果。 

“随着对城史考证的不断深入,我从心底油然生出了一种责任感。还原真实的哈尔滨城史和风貌,让人们更了解哈 尔滨,这让我前所未有地体会到历史文脉对一座城市的重要意义。” 

出版老照片集 留住城市文脉 

1997年5月10日,黑龙江美术出版社 邀请孟烈与李述笑、纪凤辉等城史研究 学者共同编辑图片画集。“当时,来函上这样写着——‘希望使其成为一部珍品,留给历史,留给后人。’这句话给我产生的震撼以及带给我的责任和使命至今犹在。” 

闲坐窗边,缓缓翻开《画说哈尔滨》图集,对这座城市深沉的情感,瞬间绽放在这位老人的眼角眉梢间,每一道微 笑的皱纹都恍似染上了爱恋。“在我之前没有人做这件事,从此之后再也不可 能有人比我们做得更全。研究和出版这 部图集的目标‘做一部留给历史、留给后人的珍品’,我想我们是做到了。” 

从塞外村镇到铁路兴建、从繁华洋场到闹市喧嚣、从异国独韵建筑群到寻常街巷的昔日风情,图集纵向阐释了城市 的发展历程,横向展现了市情的方方面面。上千张老照片是孟烈和朋友们在上世纪 90年代陆续收集并一一考证,最终 还原出真实的哈尔滨历史。 

    孟烈(右一)与好友李述笑研究考证城史资料。受访者供图

    “城市的历史文化遗产需要保护,挖掘、考证正是对城市文脉的传承,研究城史同样也是提升城市内涵的重要工 作。”孟烈说,处于改革开放的今天,更需要我们加深认识国情,阅读往事的碑铭,探寻城市的脉源,加强乡土教育,弘扬地域特色,才能共建城市更好的明天。 

    寄盼年轻一辈秉持学术人格 

    “虽然对城史研究并不是我原本的出发点,但是它带给我的成就感是其他领域所无法比拟的。”孟烈说。 

    “这些年,我最大的收获是结识了一群对哈尔滨城史同样有着强烈兴趣的志同道合的伙伴。”孟烈说。上世纪90年代,以孟烈、李述笑等人为代表的城市文史研究小团体逐渐成型,并成立了哈尔滨乡情文化沙龙,即现在的黑龙江省哈尔滨历史文化研究会前身。 

    研究守护城史 史料证据说话 

    至今,一段曾与挚友李述笑一同考证“哈尔滨”一词释义为“晒网场”的轶事仍令孟烈犹忆深刻。 

    “我在 1910年发行的日文版《哈尔 滨便览》中找到了日本记者记录时任哈尔滨地区最高行政长官、西北路兵备道 道台于驷兴说的‘哈尔滨’一词的释义。当拿给李述笑时,他认为该材料无法考证是否为于驷兴亲口讲述,因此保留态度。”孟烈说,直到一年后,李述笑找到了1907年时任滨江关道第二任道台萨荫图在当时滨江道署编制的《哈尔滨一带全图》上的亲自撰文的材料,他才肯定了“哈尔滨”释义为‘晒网场’的说法。 

    “这种考证精神令我最为欣赏,城史研究就是以史料证据说话,研究历史的人只有秉持‘学术人格’进行研究和 考证,才是对城市文脉的还原、尊重和传承与守护。”孟烈称自己年事已高, 希望年轻的研究者能继续秉持‘学术人格’研究考证,尊重历史,传承文脉。 

    责任编辑:莫英

    相关内容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