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艺文 > 文学 > 正文

“个性养成离不开传统文化滋养”

2018-09-28 03:16:54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图:青年大提琴家李垂谊创立垂谊乐社。图为他於2017年“乐.谊国际音乐节”开幕音乐会上与著名指挥阿殊坚纳西合作演出 网络图片

  所谓台上一分鐘,台下十年功。当卢定彰(Daniel)、谭逸昇、马玮谦等爱乐港青在舞台上享受鲜花与掌声之时,他们其实早已如战士般在音乐的道路上披荆斩棘。不过,如何在作品中实现文化身份认同,仍然是他们现时常面临的难题。资深乐评人周凡夫认为,本地音乐人要在人才济济的国际乐坛上突围,“个性”很重要,而个性养成离不开中国传统文化的滋养:“若要热衷‘盆栽文化’,盆中的绿色植物很好看,但它的根始终去不到泥土裏。这个泥土,其实就是中国文化的土壤。”或许,任何一个时代都是最好的时代,只要清晰地定位自身,同时拥有眼界,就可以实现音乐梦。

  如周凡夫所言,伍卓贤就是一位极具个性的本地音乐家。横跨古典及流行音乐的伍卓贤为不同艺团及歌手创作,作品融会中西、古今并具有本地元素。近年创作众多音乐作品,凭合唱剧场《石坚》(2009年)获CASH金帆奖最佳正统音乐作品奖等,更是香港小交响乐团首位驻团艺术家、香港中文大学音乐系首位驻校作曲家。

  人才培育不只靠政府

  除了作曲,伍卓贤身兼三家音乐公司的创办人,包括花好音乐创始人、合唱剧团一舖清唱联合艺术总监以及无伴奏合唱组合姬声雅士创团成员等多重身份。身处不惑之年,他坦言:“在音乐路上不如意的事情当然会有很多,但我不会视之为挫折。因为当你努力去做事的时候,就会面对很多要解决的问题。而我在工作上也遇过很多机会,比如与大型艺团如香港小交响乐团、香港中乐团和香港舞蹈团的合作;又或是自家品牌一舖清唱也有很宽广的艺术发展空间。”

  如今,探索自身多元身份的音乐人远不止他一人。又如蜚声国际的本地青年大提琴家李垂谊,於2010年创立垂谊乐社,透过音乐向国际推广中华文化及交流,其主办的第六届“乐.谊国际音乐节”亦将於十一月举行。

  周凡夫认为:“音乐发展的範畴很多,指挥、作曲、演奏、艺术行政、音乐经纪等都可以成为职业方向。不少优秀的音乐人留学回港,希望自己组建艺团,就该了解如何运营。音乐人才的培育不只靠政府,还需要很多方面的配合。”

  注重展现中国面貌

  身为香港作曲家及作词家协会(CASH)主席、康文署表演艺术顾问等,亦是香港管弦乐团首位驻团作曲家的著名作曲家陈永华,生於香港、长在香港、留学加拿大后返回香港。青年时期的陈永华便有坚定理想,当年有朋友建议其留在加国发展时,他回答:“我将来希望历史记载我是中国作曲家陈永华,而不是加国作曲家陈永华,虽然我也喜欢及尊敬加国。”

  陈永华认为,本地作曲家应注重展现中国面貌,如著名作曲家陈其钢,虽配器非常“法国”,但作品听来仍有亚洲味道;谭盾的作品亦有个人面貌,常借鉴中国传统音乐风格。“有位日本作曲家曾向我表示,‘内地与台湾作曲家常将原始民间音乐素材化为自用,而香港作曲家的创作似乎最接近西洋音乐。’”感慨之余,陈永华指出,这个现象源自对中国传统文化认同感的缺失。

  纵观近年来的亚洲音乐作品,不难发现如武满彻、汤浅让二、吉松隆等日本现代音乐家,他们的作品尤具东方韵味。如若“盲听”上几首,虽然未必能準确猜到乐曲出自哪位之手,却能清晰地听出日本味道。探其原因,陈永华认为,日本十分注重对传统文化的传承,自然也反映到音乐上:“大部分日本民众都对能剧、歌舞伎等民族传统艺术有所了解。长辈会带领子女看传统演出,即使不懂都要接触,为的是增强文化认同感。”

  不仅如此,日本还给予非常广阔的沃土,让音乐於其中生长繁茂。在日本无论是电影还是动画产业,大多邀请本国作曲家配乐,不但增加创作空间与工作机会,更孕育出梅林茂、久石让等知名配乐家。周凡夫提及,台湾在培育青年音乐人上亦有诸多举措,他称台中交响乐团每年邀请乐界导师参与研讨会,与青年音乐人讨论音乐创作方向。

  回到香港,自上世纪七十年代以来,伴随经济发展,逐步开始重视与支持本地青年人在艺术上的追求。陈永华提及:“1986年第一届‘中国现代作曲家音乐节’在香港举办时,就曾汇聚来自内地、香港及海外的作曲家,讨论中国音乐发展。当时除了参与筹办的林乐培、曾叶发、罗永晖、陈永华等本地作曲家,内地作曲家如谭盾、黄安伦、叶小纲等也参与其中。很可惜只办了一届,之后就没再有了。”

  着力拓宽发展渠道

  康文署日前在接受大公报记者查询有关本地青年音乐人发展机遇时回应:“我们以主办及合作模式支持本地艺术家和艺团,合作模式包括单一的主办节目、委约新作或委约演出一连串节目。为具潜质的新晋演奏家与演奏小组举办音乐节目系列,如‘大会堂乐萃’及‘音乐显才华’等。除却政策扶持外,康文署面对有本地年轻音乐家参与的中小型非牟利艺团申请场地时,会在现行特惠场租计劃下,给予三五折至五折的基本场租优惠,以租用表演场地作表演或排练之用。”

  事实上,除了康文署,如教育局“学校音乐创艺展”、香港作曲家联会(HKCG)与RTHK第四台合作“音乐新一代”作曲比赛、“CASH音乐基金”、“香港赛马会音乐及舞蹈信讬基金”等艺术平台,都为发掘及培育本地音乐家助力。在国际比赛中脱颖而出,也成为年轻音乐人拓宽艺术道路的捷径,比如屡屡获奖的本地少年小提琴家谭允静,年仅十二岁就有了与港乐合作、参加各类音乐节等表演经验。

  不过,严肃音乐始终不似流行乐能够拥有广阔的市场。採访陈永华、Daniel等作曲家时,委约费是一个绕不开的话题。目前香港委约费的情况较为参差,更不像如英国ISM(Incorporated Society of Musicians)等有公开的乐曲委约费用标準。陈永华认为:“流行音乐创作人几乎不需要委约费用,他们依靠版权费获得收入。一首流行歌会被多次公开演出和播放,一首广告歌会在电视台和电台频繁播出,甚至一天就播很多次。而对於大部分严肃音乐创作人来说,一首作品的公演次数可能一年只有一两次,若收取版权费必然微乎其微,唯有依靠委约费用。”

  Daniel表示:“如今的社会环境趋於量化,许多事物追求数字上的反映,这点在文化艺术上较难体现。但若作曲家追求艺术造诣,就不能计较那麼多。这个世界是两看的,作曲家若为了生计,多了些社会体验,亦能使自己的艺术创作更丰富。”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