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艺文 > 文学 > 正文

香港剧坛佳作纷陈/张锦满

2019-03-18 03:17:46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图:香港话剧团搬演美国剧作《盛宴》,剧中每场家庭戏都在餐桌上发生

话剧界有说香港每年上演约四百齣戏,数量可观。我盘点戊戌年观剧心得,不少作品令人印象深刻。

美国Eugene O'Neill(一八八八至一九六三)乃一九三六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其名作《天边外》与《Mourning Becomes Electra》(新译名《伤逝如她》),由驻在牛棚的天边外剧团搬演。剧作者把希腊神话惊天地、泣鬼神的悲剧,巧妙套落在《伤逝如她》(一九三一)四人家庭裏,父亲从军,母亲出轨,女儿恋父,儿子恋母,而姐弟关係亦暧昧。我佩服作者借该家庭的複杂错综关係,来反映欧战结束后的美国,深刻而震撼。

天边外剧团起用新导演邓灏威和八名新面孔演员来搬演这名作,各人都表现称职,其佳绩出乎我意料之外,令人满意。

剧团与观众皆见成熟

香港话剧团近年搬演美国、英国乱伦题材作品后,二○一八年终在主舞台推出原创本地破格作品《好日子》,反映剧团与观众皆成熟。

编剧郑国伟、导演方俊杰,演员郭静雯、黄慧慈、文瑞兴、邱廷辉均交足功课,全剧张力拉紧,抓紧观众心神。该剧适当地揭露今天香港若干家庭隐藏的秘密,为今天香港不安社会作个註脚。

此外,香港话剧团引进美国Dan LeFranc的《The Big meal》(盛宴)和从德国Lutz Hubner与Sarah Nemitz夫妻档翻译的《Die Firma Dankt》(公司感谢你),展示主流大团也努力求变,演绎前卫剧本。

《盛宴》写一家五代,老、中、青、幼四对男女,经历二十年。八位演员共饰演三代廿六个角色,而编剧更指明要求每个演员饰多角。此外,全剧共有五十四场戏,而每场都在餐厅裏发生。特别是五十四场吃饭戏,短则几十秒,长则几分鐘,不可思议。更有趣在於时空跳动,令到八位演员所饰演廿六个角色在刹那间改变,这餐饭演儿子,下餐饭会成为父亲。

世上千万齣家庭戏,内容与形式很易令人感觉重複、旧瓶新酒、缺新意。此编剧以吃饭来贯彻全剧,十分风格化,而八位演员在台上即时跨越世代,一时演儿子(女儿),一时演父亲(母亲),衍生出二十六个角色。编剧旨在表现每个角色会随年龄而转变个性。

演员在心态上、在行为举止上,要大大转变,否则无法来演绎此个细节複杂的戏。作为本地剧坛主流的香港话剧团,其艺术总监陈敢权翻译剧本并亲自执导,推出外围剧团无法搬演的美国新派家庭戏,让香港观众看到家庭故事更多层次、更大範围,而且触及前人没提过的问题,给我深刻印象。

现代生活不离职场,而办公室故事,西方剧本常会触及。今回导演李国威採用台湾的德语翻译者唐薇的剧本,嘲讽美国式管治文化种种荒谬,极为“到肉”。

《公司感谢你》故事讲全球一体化衝击下,新经济世界出现种种异化景象。公司易主,改由新领导班子话事,新管理层趋向机械化,丝毫不讲人情,解僱尽忠职守的科研部老功臣主管,非人性化过程犹如侮辱玩弄僱员,连串事情令人难以想像。

整个创作团队各部门都不错,曾文通布景,郑文荣服装皆能帮各演员表现角色性格,又助导演李国威营造冰冷气氛,贡献不少。

该剧最有人性一刻在结尾,新管理层告诉老臣子,他已通过考验,新公司现在要重新录用他。就在这一刻,老臣子却坚定说,他要离开,即时拂袖而去。大幕跟随落下。全剧令人感觉不寒而慄,却以如此人性一刻来结束,爆炸力强,衝击观众。

香港话剧团同时发展黑盒剧场,重演两个千锤百炼剧本《原则》和《好人不义》,皆以哲学辩证为内容。郭永康编《原》剧,讲校长(坚持法例)与副校长(重视人性)争论,而郑廸琪编《好》剧,则讲律师(香港法律现实)与牧师(宗教正义)激辩。两位编剧都做到每句说话针锋相对,两对演员(雷思兰与高翰文,宋本浩与袁富华)亦演得逼真。

两齣戏都採开放式结局,《原》剧结尾安排听证会,导演方俊杰将剧场变为议事厅,乃神来之笔,但可惜没要求现场观众举手表决,浪费了好点子。《好》剧导演陈焯威,在结尾把舞台和剧场门外改为临时展览场,请观众阅览今天香港社会事件的图片与资料,然后让他们自行对剧中的议题判断。

文学家和导演在某程度上也是哲学家,对事件总会提供看法,虽然有时会让结局开放,但总不至於避开表态,要观众代为决定。该两剧结局,可以再思考新出路。

剧场正发展社会教育

而香港国际黑盒剧场节请来瑞士、德国、比利时一个联合製作《Five Easy Pieces》,剧名译为五段小品,我却看到毛骨悚然。社会学家来当导演,运用新闻录像,配合简单剧场技巧,由七名十一、二岁小童受过基本演技训练后,来重演比利时在上世纪九十年代连环杀童案相关史实。由儿童来重组成人野蛮行径,更具震撼力。该剧曾巡迴欧洲十多个国家,越洋来亚洲,到过新加坡、北京和香港。

剧场一直在发展社会教育、政治面向,导演Milo Rau尝试走到极限。

中英剧团至少有两齣戏要提及,改编自东野圭吾的《解忧杂货店》,我看到杂货店老闆解答问题的几个段落,皆深受感动。东野圭吾确实是写作奇才,提的几条问题均“到肉”,而精彩回答亦新鲜,意料不到。

为世人解忧是该齣戏精华,集中表达几条人生问题,似已足够。该剧前半部讲杂货舖前世,我觉得反而分散了后半部剧力。原著小说讲杂货舖历史,或许有趣,然而放在舞台,由演员“斋讲”陈述,其实可有可无,我看不出什麼意义。我看过该小说电影版,觉得看话剧比看电影感动很多。我更欣赏中英剧团另一齣戏《备忘录》,那是朱柏谦在演艺学院的硕士毕业作,浑身解数尽显功夫,演绎自己心爱的剧本,一字一句推敲,抓紧每个细节,令人会心微笑。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