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艺文 > 文学 > 正文

可走更远/书展应加强“专业” 具备文化导向

2021-07-23 04:24:17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一年一度的香港书展继2020年因新冠肺炎疫情被迫取消后,今年终得以重启,于7月14日至20日在香港会议展览中心举行。贸发局日前公布本届书展共录得逾83万人次入场,同时调查显示受访读者预算在书展的消费额(平均817港元)占全年购买印刷书籍支出逾六成,反映书展仍是书迷购书的重要平台。香港出版总会会长李家驹于书展期间接受大公报专访,浅谈对香港书展的思考,并分享对香港出版界拓展市场的见解。\大公报记者 管 乐、李亚清

  由1990年举办至今逾30年的香港书展,吸引无数本地及外地读者参与。李家驹(圆图)谈及香港书展的几大独特优势,包括包容多元、井井有序、提供相关文化活动、书籍丰富。“具体来说,在包容多元方面,香港书展中出售的不仅有书籍,读者还可以买到书包、国际棋等多种周边产品。在井井有序方面,即使到场人数多也不乱,大家有序排队。在提供相关文化活动方面,读者可以通过国际化的名作家讲座、英语及国际阅读讲座等,听到自己喜爱的作家的讲座。在书籍丰富方面,除了大型出版社之外,书展中也有中小型出版社的摊位,有的书可能摆在书店被淹没,但在书展摊位上能够被看到。”

  “期待香港书展未来在‘专业型书展’和‘销售型书展’这两者之间取得更好平衡,加强专业型部分;另外,可以主题更聚焦,具有文化导向。”李家驹认为,书展还可在学生阅读的推广上发挥更多作用,他亦呼吁出版社捐助书籍给予有需要的家庭。而与其他书展结合,比如在书展中设立内地或国外书展的摊位,也是可以探索的方式。“香港书展应再往前走,走远一点。”

  独具优势不光卖书

  行政长官林郑月娥日前提及,特区政府积极透过CEPA(《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协助出版及印刷业界进入内地市场,日后会为业界争取更多开放空间,特别是针对粤港澳大湾区。

  对此,李家驹认为,香港出版界进入内地市场的发展由“零”至今已有进步,但仍有值得提升的空间。

  思考香港在湾区定位

  “在国家发展粤港澳大湾区,以及‘十四五’规划中提出支持香港发展中外文化艺术交流中心的前提下,香港出版总会正在开展专题讨论,包括思考香港本土定位,以及它作为大湾区一员的定位。”李家驹续解释道:“一是作为统筹者:如果香港出版只限于香港作者和香港题材,缺乏家国情怀,没有世界视野,就无法扩展读者,因此应该加强统筹作者资源。二是作为执行者:香港出版很高效,但不应止步于此,也要在设计、统筹等各方面提升水平。”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