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财经 > 香港财经 > 正文

ESG机遇/港发力绿色金融 助湾区发展

2023-04-17 04:24:18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图:内地为实现减碳目标,资金需求规模料高达百万亿元。

  香港近年发力绿色金融,不断完善市场结构。安永大中华区金融服务气候变化与可持续发展(CCaSS)合伙人、ESG管理办公室主任李菁表示,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具备得天独厚的优势,若能积极拥抱外部发展机遇,持续优化内部市场环境,将有望发展为全球首屈一指的绿色金融中心。\大公报记者 蒋去悄

  谈到香港发展绿色金融的优势,李菁指出,香港拥有成熟稳定的监管制度、开放自由的资本市场环境,以及与国际接轨的法律体系,大量的国际金融机构、专业人才和第三方服务商汇聚于此,也是连接内地与海外市场的重要门户。她续称,香港要建立绿色金融枢纽,应在引入国际准则、聚焦大湾区双碳机遇、推动市场创新,以及强化监管的4个方面入手,充分完善市场架构。

  建立枢纽 从四方面入手

  国际绿色披露准则方面,李菁表示,国际可持续准则理事会(ISSB)近年就可持续财务披露准则进行咨询,料正式发布后将成为主导绝大部分上市企业ESG(环境、社会和管治)披露的大框架,建议市场保持关注。她又指,香港金融管理局发布公告,对相关咨询表示欢迎,并就如何在本港进行应用展开评估,加上ISSB在北京设有办公室,相信新规将得到政府支持。

  国家在“十四五”规划中推出碳达峰、碳中和的“3060”目标。李菁预计,相关资金需求达百万亿元规模,通过绿色金融产品集资是当中重要一环,其中绝大部分流动性将来自机构投资者及民间资本。

  对此,李菁建议,香港可发挥自身优势,进一步完善绿色金融服务,支持内地气候投融资试点及双碳目标,充分把握ESG相关市场机遇,随着一系列支持政策出台,以大湾区为代表的区域经济将备受关注。

  李菁相信,当香港在绿色金融方面发力,将可凭借区位优势,更好帮助内地企业“走出去”,把海外投资者“引进来”,发挥资金枢纽作用,为内地ESG投融资提供流动性支持。

  产品端开发 多样化布局

  谈及市场创新,李菁表示,绿色金融产品丰富多样,包括信贷、债券、基金、保险、碳金融、绿色信托等多个资产类别,可针对生物多样性、海洋、社会责任、碳中和等诸多主题开发新产品。她认为,香港应在产品端发力,不断进行多样化布局,在创新力度上保持国际领先水平,料将吸引全球投资者目光,提升市场交投活跃度,有助加强竞争优势。

  近年ESG投资受追捧,有人趁机“漂绿”旗下资产,骗取绿色资金。李菁指出,香港目前已具备良好的ESG监管基础,未来除要求上市企业披露ESG信息外,还应推动绿色金融产品和交易信息的公开化、透明化,并邀请有资质的第三方进行独立认证,确保相关资金用于绿色产业,避免出现“洗绿”和“漂绿”等扰乱市场的不利因素。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