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银行(下称,人行)今日(7月7日)下午发布数据称,截至6月末,中国外汇储备规模报33174.22亿元(美元,下同),较5月末增长约0.98%或321.67亿元,连续六个月环比增长,连续十九个月站稳3.2万亿元关口。国家外管局介绍,受主要经济体宏观政策、经济增长前景等因素影响,上月美元指数下跌,全球金融资产价格总体上涨,汇率折算和资产价格变化等因素,带动外储规模继续增长。分析称,下半年美国经济和美元指数料续趋弱,加之中国经济的持续平稳恢复,人民币汇率面临的外部贬值压力已基本纾缓,未来中国外储规模有望保持基本稳定。
今年1-6月,中国外汇储备变化一览(记者倪巍晨制图)
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留意到,市场对美国财政纪律、货币政策中立性,以及美元“政治工具化”倾向忧虑的升温,令美元信用继续受损,加之“去美元化”趋势的加速,6月美元指数跌穿97关口至96.7,为2022年以来新低,欧元、英镑兑美元单月分别累升3.89%和2.1%。当月,美国经济走弱迹象愈发明显,加之通胀掣肘的削弱,市场预期美联储降息时点临近,10年期美债收益率下行17个基点至4.24%。此外,中美贸易关系的缓和、中东局势的降温,及美联储降息预期对市场情绪的短期助推,带动6月美股上涨4.96%。总体看,非美元货币升值,债券、股票等全球资产价格的上涨,对中国外储带来有力支撑。
中国连续八个月购金
人行数据还显示,截至今年6月末,中国黄金储备规模为7390万盎司,较5月末7383万盎司的储备规模增长7万盎司,已连续八个月在储备资产中增加黄金仓位。
值得一提的是,人行持续购金行为并不令人意外。国际货币金融机构官方论坛(OMFIF)今年3至5月期间对全球75家央行开展调研,结果显示,剔除计划减持黄金的央行后,三分之一的受访央行计划未来1至2年内继续增持黄金,该比例录至少5年以来最高。
在全球贸易分裂、地缘政治动荡背景下,全球央行储备机构正计划从美元转向黄金。瑞银财富管理大中华区投资总监及亚太区宏观经济主管胡一帆认为,黄金仍是对冲地缘政治风险的有效工具,且金价亦受到美元走软、实际利率下行,以及各国央行和市场投资需求上升的进一步支撑,“我们继续看好黄金,基准情景下今年底金价有望升见每盎司3500元,风险情景下金价或上探至每盎司3800元”。
人币下半年料续偏强
展望后市,国家外管局强调,中国经济持续稳健增长,保持良好发展势头,有利于外汇储备规模保持基本稳定。广开首席产业研究院院长连平提醒,当前美国正处在经济强弱换挡期,加之美国财政面临的空前困境期、美元的周期性下行期,以及美联储政策所处的降息周期等,下半年美元指数大概率会在100关口下方运行,人民币、欧元、日元等主要非美元货币兑美元料相对较强。他相信,为稳定市场预期,防范汇率超调风险,下半年有必要及时动用汇率调节工具,确保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保持基本稳定,“人民币升值期,货币政策存在一定的降息窗口期,建议人行本季降息0.2个百分点”。
“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有望延续平稳双向波动格局。”温彬认为,在美国与非美国家经济差距趋势性收敛,以及美元信用因关税政策和债务问题明显受损背景下,美元指数大概率延续震荡偏弱势,人民币面临的外部贬值压力基本得到纾解。此外,上半年中国经济总需求的修复较为温和,针对物价低位运行、居民信贷需求偏弱等问题,宏观政策待进一步发力显效。金融监管部门持续强调“防范汇率超调”风险,预计人行更看重人民币汇率的平稳,本月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大概率在7.1至7.2区间双向平稳波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