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财经 > 中国经济 > 正文

投资人语/双循环兼复甦 捕捉A股三主线

2020-11-23 04:24:31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疫情受控,中国优质资产吸引力提升。兴证国际副行政总裁、兴业证券全球首席策略分析师张忆东向大公报表示,内地疫情防控能力明显强於海外的态势,将有助於中国经济的复甦、内需的扩张,及“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最终提升中国优质权益资产在全球配置的吸引力。他直言,2021年可能是A股的小年,但绝不是“熊市”,明年A股仍将有结构性机会,对中国整个权益市场均保持“战略性乐观”态度。\大公报记者 倪巍晨上海报道

  近期市场有关疫苗的争论颇多,张忆东坦言,如果将2020年的疫情比喻为“一场人类与新冠疫情的战争”,那麼今年就属於防禦阶段,虽然2021年形势或从战略防禦期转入战略相持期,但远未乐观到疫情消散的状态。

  “疫苗最快明年上半年,最迟2022年便有望大批量上市。”张忆东相信,全球疫情防控形势,将受到疫苗效果、体内抗体水平延续时间长短等系列因素的影响,因此仍具有不确定性。他补充说,明年全球经济和资本市场仍将受到来自疫情的衝击,儘管会有波折,但因为有了疫苗,边际上将获改善。

  明年经济亮点在製造业

  张忆东指,从现在到明年上半年,中国的库存周期还将继续,明年中国季度GDP虽将“大起大伏”,但剔除基数效应后,经济仍属於温和复甦,未来5%左右的GDP增速将成为常态,“明年中国经济的亮点在於结构,而结构亮点在於製造业”。他解释,今年5至7月,中国製造业启动新一轮库存周期,按周期规律正常情况下会延续至少一年,鉴於此,A股製造业和传统行业中的优质公司,今年的年报和明年半年报的业绩均有望持续反转。

  至於资金面,张忆东坦言,明年中国可能“会稳一下槓杆”,今年内地流动性环境料总体稳健,政策“大放”、“大收”的概率都不大,2011年、2018年那种暴风骤雨般“一刀切”的去槓杆不会重现。与此同时,高质量发展和资本市场发展,均可能成为“稳槓杆”的长效机制,由於明年通胀不是问题,金融风险也变得可控,整个系统性风险并不大。

  中国优质资产吸引全球资金

  张忆东强调,在立足於“房住不炒”、打破刚性兑付、理财产品淨值化等背景下,权益资产的配置大潮将方兴未艾,这是中长期最核心的变化和最重要的趋势。从结构性层面看,境内外资金配置中国最优质的权益资产,是未来多年最重要的趋势性与结构性力量,而人民币渐进式的升值大势,亦会增强中国资产对全球资金的配置吸引力。

  在谈到A股投资话题时,张忆东说,综合基本面、资金面等因素,叠加中国金融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无论债券、股票,不管是A股、港股,广义的人民币资产对全球的配置吸引力都是进入新的周期。他相信,在中国经济持续复甦、美元贬值终极趋势,及中美关係阶段性缓和的时间窗口下,中国优质的权益类资产仍值得做多,2021年A股仍将有结构性机会,成长和价值风格比较均衡。

  投资策略方面,张忆东建议从三条主线甄选投资标的。首先,立足於全球复甦共振、全球大类资产配置,明年上半年比较看好银行、保险、地产等传统核心资产,预计此类资产或迎来估值重估。其次,是先进製造业,看好新能源车、光伏等为代表的先进製造业龙头。最后,对於TMT、消费、医藥等板块要精选α(实际风险回报和平均预期风险回报的差额即α系数)。他补充说,互联网巨头短期经过一次快速调整后,明年的动力将更大,消费方面,可选消费受益於经济复甦会更明确。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