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财经 > 经济观察家 > 正文

“进博会”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同济大学财经研究所所长 石建勳

2018-11-13 03:17:09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在当代的创新,展示了中国共产党人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的高超智慧。正在上海举办的首届“国际进口博览会”不仅仅是一般意义上的商品展销会,也是中国推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又一伟大实践。

  首先,举办国际进口博览会体现了中国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全球化新理念。2015年9月,在第七十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时,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强调:“我们要继承和弘扬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係,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基本要义是指在追求本国利益时兼顾他国合理关切,在谋求本国发展中促进各国共同发展。人类社会只有在相互合作、互利共赢、理解包容、共同发展中才能够成为命运共同体。

  近年来,孤立主义、单边主义、保护主义、贸易摩擦和贸易战威胁全球经济增长,已经在世界範围内引起广泛担忧,经济全球化站在了十字路口。在此背景下,中国举办国际进口博览会,为世界各国的商品和服务进入14亿人口大市场提供交易平台,体现了中国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全球化新理念。上海进口博览会是迄今为止第一个以进口为主题的国家级博览会,在国际贸易发展史上是一大创举,在当今世界贸易促进领域也是独一无二的,进口博览会将向国际社会表明中国支持经济全球化、贸易自由化、便利化的决心,开放的大门不仅不会因为贸易摩擦关闭,体现了新时代中国对外开放的决心、信心,体现了中国自信、中国担当。

  其次,举办国际进口博览会是中国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具体实践。2017年1月,在联合国日内瓦总部演讲时,习近平强调指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关键在行动。“一带一路”被国际社会看作是中国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实践之一,而国际进口博览会的举办,将是中国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又一具体实践:

  一方面作为全球贸易大国,中国具有重要的国际影响力和良好的国际贸易资源,有条件、有能力为促进全球贸易发展提供新的平台,鼓励其他国家分享中国发展红利。中国通过扩大进口,支持其他国家搭乘中国发展“快车”、“便车”,为发展中国家提供实实在在的出口市场、发展机会和就业机会,增强经济发展的外溢效应,实践“独行快、众行远”的发展理念。

  另一方面,通过举办进口博览会,中国将积极扩大进口,支持其他国家搭乘中国发展的快车、便车,为贸易夥伴提供实实在在的出口市场,从而实现买全球卖全球,为世界经济和贸易增长提供新的动力,为各国企业发展创造新的需求。事实胜於雄辩,行动胜过千万条承诺。中国举办国际贸易史上最大的进口博览会,中国在以实际行动进一步扩大进口,坚定支持和维护多边贸易体系,努力为世界经济包容性和可持续增长做出积极贡献。

  最后,举办进口博览会将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打造推动全球包容互惠发展的公共产品。在孤立主义、单边主义、保护主义者不断“退群”的当下,世界亟待开放包容的新公共品,而进口博览会恰逢其时。进口博览会不仅提供货物和服务交易,也承载国家形象的展示、全球性重大问题探讨等多重功能,是一个开放包容的综合性国际合作平台。进口博览会将搭建国家展、企业展、论坛三大支柱,相互补充相互呼应,互相促进,凝聚全球化和多边主义共识、传播推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正能量,增强影响力、吸引力和引领力。另一方面,国际进口博览会对最不发达国家参展给予必要的扶持,帮助广大发展中国家参与并融入全球化进程,帮助他们参与全球价值链,加强利益融合,将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重要贡献。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引领下的上海国际进口博览会再次将中国和世界紧密结合,为人类发展标出新的经纬度。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