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财经 > 经济观察家 > 正文

科创板拆墙松绑 加快市场化步伐

2019-02-22 03:18:49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图:据消息称,一些正排队上A股主板的公司,正研究转上科创板

 

  中证监和上交所落实设立科创板,并以此作为推行新股註册制的试点,是市场期待已久的一个好消息。仔细看了相关上市规则,构思相当市场化,若然能推行到位的话,不但可充分发挥以股票市场融资,推动中国创新科技发展的能力;对完善A股上市制度,加快改革步伐,也能起重大作用。\创业投资者联盟召集人 梁颕宇

  初步了解,内地汲取了港交所去年改革上市制度,多隻新经济股上市后深潜的经验。科创板推出初期会採用邀请制,首批约有20家创科企业获邀上市,全部都是经过精挑细选、极具发展潜力的公司。目前所知,最先获邀的都是一些真正在内地做研发,拥有核心技术的硬科技,如芯片、人工智能、生物科技或医疗耗材等领域的企业。所以非常有信心,能够抢饮头啖汤的公司,反应一定很理想,能为科创板打响头炮。

  纾缓创企融资困难

  虽然,中证监已下发实施意见,即时生效;但由於上交所的上市规则谘询和筹备需时,预料最快要到年中,科创板才能正式启动。从创投角度去看,科创板最大亮点是放宽上市门槛,打破三年盈利方可上市的限制,允许尚未盈利或存在累计未弥补亏损的创新科技企业、同股不同权公司上市;海外架构的红筹公司可通过发行CDR(中国存讬凭证)上市;上市公司的子公司亦可分拆上市。同时,着眼於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综合考虑预计市值、收入、淨利润、研发投入、现金流等因素,制定五套并列的上市标準,让处於不同发展阶段的创科企业,只要能符合其中一套也有机会上市。

  过去大半年,中兴、华为等接连被封杀,突显出中国必须拥有自主的核心科技,推出科创板是提升关键核心技术发展最实质的支持,一些潜质较佳的创科企业在较具弹性的上市条件下,能以最低成本募集资金,加强科技研发,支持和扩大业务发展,大大纾缓一些创科企业因为融资困难,要无奈放弃或被迫出售的状况。

  科创板更教人期待是试行註册制,中证监将下放科创板的新股审批权,由上交所承担IPO审核的主要任务及绝大部分工作量,中证监日后只负责股票发行註册,担当最后把关人。上交所则会设置科创板上市委员会与科技创新谘询委员会,主理新股审批事宜,与中证监两者之间分工明确,运作一段时间后,相信能加快新股审批,中证监亦可更加专注於市场监管的工作。

  科创板在新股发行定价、交易制度等方面,也趋向市场主导模式运作。最大好消息是取消直接定价制,改以通过机构投资者参与的市场化询价制度定价,从而打破估值不能超过23倍市盈率的不成文束缚,上市企业可凭自身实力和市场状况,取得最能反映公司价值的定价。此外,新股上市初期不设涨跌幅限制,上市五个交易日后的涨跌幅限制,由现时的10%扩至20%,价格上涨时无需因市值超出限额而涨停。

  消息公布后,听说一些正在排队到A股主板上市的公司,已开始研究是否可转到科创板挂牌,一来打破23倍市盈率限制后,公司估值和集资额不再有上限,真正有实力的公司可获得更高估值,筹募更多资金;二来在新审核制度下亦可能更快获批上市,对实力雄厚的企业吸引力很大。

  期待更多开放政策

  不过,笔者亦听到一些声音,担心科创板正式推出后,有机会吸引内地一些“独角兽”的企业,重新把目光投向内地市场,增加内地交易所与港交所的竞争。事实上,抱有这种想法的投资者,毋须太过悲观。过往,由於A股上市限制太多,确实有一些具实力的内地创科企业,即使发展前景大好,或因某些指标达不到要求,或出於自身财务考虑,倾向到美国或香港上市。然而,港交所一向只接受海外架构的内地公司或中外合资公司的H股上市,不接受全内资股公司的申请。许多股权架构属全内资的创新科技企业,即使未有科创板前,也是无法来港上市,成立科创板正正提供了一个好机会,让这些内资股公司也能够上市融资。

  虽然随着科创板拆墙鬆绑,不排除一些原拟来香港上市的中外合资企业,可能会像排队A股的公司一样,重新部署上市计劃,考虑在科创板上市的可能,形成两地市场的竞争;但对於採纳海外架构的红筹公司,由於只能发行CDR上市,科创板的吸引力较细,估计还是倾向在港上市。考虑到一些内地大型“独角兽”规模世界数一数二,足以支持两地市场,科创板与香港未必只是存在竞争关係,但如何促进两地市场互补,是一个值得深思的课题。

  更重要的是,香港国际资金自由进出、法制透明且熟悉内地市场等优点不变。科创板一个先天缺憾是原股东在资金转移上,始终受到限制,创科企业上市后,即使过了锁定期才卖出股份套现,资金最快也要九至十个月始能汇出;对比香港售出股票后,资金两三天内即可到手自由调动,香港仍然具有很强的竞争力。

  至於部分人担心规定科创板投资者拥有两年买卖经验,股票资产值不低於50万元人民币,可能窒碍市场流动性,笔者相信不会构成太大问题,不少活跃於A股市场的投资者都有一定财力,而股票资产限额低於50万元的小投资者,大可通过买卖基金参与。问题核心反而是上交所能否进一步开放市场,让更多外国的专业二级投资者,如各种不同基金、保险公司、家族信讬等,可投资於科创板。

  因为,现时香港专门投资於创新科技的股票基金不多,内地对外国投资者限制又比较多,如何能吸引更多熟悉创新科技的外国资金流入科创板,如进一步开放QFII(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等,让更多资金流入把蛋糕造大,对激活市场能起到较大帮助,也符合政府整体扶持创科企业发展的政策。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