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财经 > 经济观察家 > 正文

明日大屿巩固香港优势\香港中华厂商联合会会长 吴宏斌

2019-04-08 03:17:56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早前政府公布“明日大屿愿景”的主要项目,初步造价估算为6240亿元,多家传媒形容是“史上最贵的基建”,随即再次引起社会议论。

  坊间质疑“明日大屿愿景”的人士打着不同旗号,有环保的、有民间团体的、有声称代表下一代的。当中主流的反对声认为这是“倒钱落海”、“效益存疑”。的确,作为生意人最敏感的一定是效益,那管是史上最贵的基建,只要回报可观便值得去马。早前笔者便邀请了发展局黄伟纶局长到厂商会,向我们一班来自商界的会董讲解一下“这盘数”如何计出来,看看是否值得投资。

  究竟香港是否有足够资金应付这个庞大的基建项目?黄局长解释说,这6240亿元将会摊分10年至15年支付,平均每年只是400至500亿元。原来近年政府的工务工程开支每年也要过千亿元,几百亿元顿时变得正常和合理了,亦意味政府的财力能承担,加上到2025年当很多主要基建项目相继竣工后,工程开支将大幅减少,“明日大屿”有助维持公共开支稳定。

  知道够钱找数后,另一个大家关心的问题便是“超支”。黄局长表示,近十年来约有10%项目埋单时超出预算,平均超支8%。坦白说,这远比我们一般市民脑海裏所想的少,可见传媒的影响力真的不小,让我们有错觉以为“超支”是必然的。当然黄局长亦理解市民的担忧,故派定心丸指政府一定做好成本控制。

  项目回报前景丰厚

  谈到回报,黄局长再三强调这并非政府的着眼点,但这确是唯一可量化及计算的效益指标,所以商界亦很关心。根据估算,交椅洲人工岛上的私人房屋及土地收益至少7000亿元,人工岛邻近中环,往来车程只需10分鐘,现时中环商厦的平均呎价也要3万至4万元,而测量师学会只是以平均呎价8000至9000元计算“明日大屿”的商业地收入,估算可谓相当保守,更何况还未计入政府房屋的收益。

  当然,“明日大屿愿景”的社会价值亦非常重要。房屋短缺问题刻不容缓,社会上有不少声音质疑,除了填海,尚有其他更快更平的土地供应来源,笔者不想再花时间在这裏讨论,因为土地供应专责小组在年初提交的最终报告已形容,发展人工岛是突破土地短缺的关键,政府亦多番强调会继续推展各短中长期土地供应措施,实行多管齐下。

  反而笔者想提出的是,坊间一直好像只着眼房屋用地,但根据规劃署估算,本港到2046年将欠缺256公顷的经济用地,比同期住宅用地的短缺量更高,反映经济用地短缺问题同样严峻。“明日大屿”提供的400万平方米商业楼面面积相等於一个中环,相信能大大纾缓现时的商业发展需要。

  “明日大屿”作为香港第三个核心商业区,也是通往世界和粤港澳大湾区的“双门户”,是巩固香港优势和实力的关键,我们实在不应该那麼短视去看整个香港发展蓝图,以至未来几代的福祉。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