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财经 > 经济观察家 > 正文

超限观点\猪肉供给明年缓解 下季CPI或升破3%

2019-09-12 04:24:03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图:商务部多次表示,将鼓励扩大猪肉进口,适时投放中央储备冻猪肉和牛羊肉,增加肉类市场供应

  8月以来猪价加速上涨,单月累计涨幅高达30%。自今年5月起国内猪价就持续上涨,22省市猪肉平均价格从5月初的23.8元/千克上涨至7月末的27.6元/千克,三个月累计涨幅达到16%。8月以后猪价加速上涨,到9月6日22省市猪肉平均价格已经达到36.6元/千克的新高,单月涨幅超过30%,也远高于5月到7月的累计涨幅。\海通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 姜 超

  一、政策如何应对?

  1.1 稳生产政策频出

  针对猪价的大幅上涨,8月21日国常会指出要稳定生猪生产,保障猪肉供应。稳定生猪生产的政策,主要包括加强非洲猪瘟扑杀补助,加大对生猪调出大县的支持,降低仔猪及猪肉物流成本,发展规模养殖,支持农户养猪等。针对之前一刀切的南猪北养政策也作出修正,取消超出法律法规的生猪禁养、限养规定,支持禁养区内关停养殖场的异地重建。

  随后,各部委陆续发布配套措施。交通运输部联合农业农村部发文,9月1日起对整车合法运输仔猪及冷鲜猪肉的车辆恢复“绿色通道”。9月3日财政部、农业农村部发文强调完善种猪场、规模猪场临时贷款贴息,支持实施生猪良种补贴等政策。9月4日自然资源部发文为稳定生猪生产切实提供用地保障、支持生猪养殖。9月5日农业农村部发文支持生猪生产农机装备购置补贴。9月6日生态环境部、农业农村部联合召开视频会,规范畜禽养殖禁养区划定和管理,排查违反法规的压减生猪产能情况,严禁“一律关停”等简单做法。9月6日银保监会联合农业农村部,加大对生猪生产的信贷、保险支持力度。

  1.2 增供给缓解紧缺

  在保障供给、稳定猪价方面,国常会提出增加地方猪肉储备,适时启动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鈎联动机制,确保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商务部多次表示,将鼓励扩大猪肉进口,适时投放中央储备冻猪肉和牛羊肉,增加肉类市场供应。近期多省市也已经或者即将投放储备肉,以应对即将到来的中秋和国庆需求高峰。

  但增加进口及储备投放对目前的猪肉供需失衡缓解效果依然有限。一方面,尽管目前进口猪肉规模已经达到历史高点,今年1-7月猪肉月均进口14.3万吨,7月单月的进口达18.2万吨,创近三年来新高,随着猪价处在历史高位,未来进口仍有望进一步增加,但中国每年猪肉的消费量超过5000万吨,即便每月进口20万吨,一年进口规模也仅有240万吨,占猪肉消费量的比重不足5%,对猪价影响有限。且猪肉在中国肉类产量中占比高达63%,猪肉的供给缺口短期也难以通过其他肉类供应增加来补充。

  另一方面,冻猪肉储备量比进口规模更低。回顾上一轮猪价上涨周期的2015-2016年,商务部统计2015年12月-2016年4月中央投放的冻猪肉数量达到12.2万吨、地方投放近3万吨,对比消费量,这一规模难以完全满足缺口。

  因此,增加进口与储备猪肉起到的作用仅仅是边际缓解涨幅、满足最基本的消费需求,而高涨的猪价能否回落,根本上仍是取决于生猪供给能否恢复。

  二、措施何时见效?

  2.1 猪价已创新高,存栏却未见底

  猪价的涨跌本质上是供需决定,之所以形成“猪周期”,是因为从价格信号到生猪供给的传导存在时滞。一般来讲,从补栏仔猪到育肥出栏需要4-6个月,而补栏能繁母猪经配种、产仔、育肥再出栏需要10-12个月。所以生猪出栏通常滞后能繁母猪存栏三到四个季度,而生猪出栏增加对应供给提升,往往与猪价同步变动,生猪出栏的增加意味着猪价上涨的尾声。

  猪价拐点何时到来取决于供给何时改善,而要增加供给,最根本的驱动是养殖利润。猪粮比是生猪价格与作为生猪主要饲料的玉米价格之比,中国猪粮比的盈亏平衡点在6倍左右。此前两轮猪周期的存栏都是随着猪粮比升破盈亏平衡点而改善,供给得到补充,随后半年左右猪价见顶。2010-2011年猪价上行,猪粮比在2010年7月升破6,随后数月能繁母猪和生猪存栏同比由下跌转为震荡,并从2011年1月开始回升,于是猪价在2011年9月见顶。2015-2016年猪价上行,猪粮比在2015年6月破6,当年6月和10月能繁母猪和生猪存栏的同比跌幅先后收窄和转为回升,于是猪价到2016年5月见顶。

  本轮猪周期中,虽然猪粮比在今年7月就超过了6,但存栏跌幅尚未收窄。随着近两个月猪价大幅飙升,猪粮比到7月底和8月底分别达到9.5和13.1,但7月的能繁母猪和生猪存栏同比跌幅仍高达30%以上、且尚未出现收窄趋势。这意味着当前整体补栏意愿仍偏弱,未来至少半年猪肉供给缺口大概率还将持续。

  2.2 出栏仍需时间,最快明年年中

  目前部分上市龙头企业已逐渐补栏增产,但对整体贡献有限。非洲猪瘟严重程度远超以往疫情,因而本轮猪粮比创下新高但存栏并未回升。不过这也意味着今年猪价上涨的确定性极强,所以疫情相对稳定后,主要养殖企业二季度已逐渐补栏,其中以生猪业务为主的正邦科技生产性生物资料同比增速二季度出现回升,其2019年生猪计划出栏数也高于2018年。但由于中国生猪养殖市场分散,2018年全国生猪出栏6.9亿头,前三大龙头企业总出栏数3885万头,占比仅5.6%,龙头补栏增加对全国养猪行业整体的贡献还比较有限。

  更广大的受损疫区也在尝试进行复养,但成效尚未普遍。今年存栏锐减的原因在于瘟疫,因而疫区解除封锁后进行复养有助于更加广泛地恢复供给,但由于目前尚无针对非洲猪瘟的有效疫苗,且复养对于清理、消毒有着较高的标准,不少猪场解除封锁后的复养尝试仍是以失败告终,因此短期内靠快速复养恢复生产可能难度还比较大。

  近期生猪养殖支持政策加码。8月以来中央和各地纷纷出台鼓励和补贴养殖的政策、提高生猪养殖的保险和信贷支持、保障和扩大猪肉供给。但考虑到从补栏母猪到生猪出栏存在繁殖和生长的时滞,猪价到明年二季度仍有上行压力。乐观假设上述稳定生猪养殖的措施能在9月及时减缓生猪存栏的跌势,由于从能繁母猪存栏到生猪出栏存在三、四个季度的时滞,那么预计猪肉供给偏紧的局面最快也要到明年年中才可能得到明显缓解。

  三、通胀向何处去?

  近年猪肉价格对CPI的带动低于前几轮猪周期。跟踪22个省市猪肉平均价可以发现,其增速基本与CPI猪肉分项趋势一致,但在极低和极高价格时期往往出现一定偏离,7月CPI猪肉分项同比27%,同期22省市平均猪肉价同比已有45%。猪肉CPI分项的波动更小或与采价的时间和样本差异有关。而从对CPI整体的贡献来看,由于统计局规定CPI各分项权重是依据居民家庭消费支出的占比来计算,因而猪价上涨、居民减少猪肉消费也可能导致权重降低,这些因素会使得猪价对CPI的影响比前几轮猪周期略低。

  但近期猪价的超预期上涨、已创历史新高,依然会给通胀带来短期上行压力。以往几轮猪周期生猪和猪肉价格的顶部分别在20元/千克和30元/千克附近,但今年9月初,22省市平均生猪和猪肉价已分别超过27元/千克和36元/千克,创历史新高。按前文的分析,未来半年内猪价仍有可能持续处在高位甚至进一步上涨。笔者预计,若未来猪价持续高位,CPI猪肉分项同比涨幅到年底不排除突破50%的可能,推动CPI同比短期上行,四季度CPI或将升至3%以上。

相关内容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