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财经 > 经济观察家 > 正文

明观四海\祖国是学者的坚强后盾\梁海明

2019-10-03 04:24:08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相信很多曾到海外的中国民众会发现,自2013年底以来,中国的产品、技术、商品广告,甚至是学者,已在世界各国无处不见,甚至包括外国友人和我们所谈论的话题,也大多涉及中国。是什麼力量导致如此巨大的改变?笔者相信是源於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这个倡议不仅改变了中国对外开放、对外合作的格局,也令笔者的职业生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在“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之前,作为一名经济学家,笔者的研究重心集中在国际金融、国际经济领域,所做的工作,一方面是要消除民众对经济学的疑惑。很多民众认为经济学太数学化,太艰涩难懂,加上部分经济学家对经济、金融事件的是非多含糊其辞,令经济学这门学科成为了无数人的挖苦对象。例如,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全面爆发之后,英国女王伊丽莎白到访伦敦经济学院,曾开口质问经济学家们:为何没有一个人能预测金融危机的爆发?

  连国家元首都对经济学深感疑惑,多数民众面对经济学的艰涩术语、枯燥数字,更是不免却步。必须承认,犹如迷雾一般的经济、金融领域,是国家与国家之间、央行与央行之间、大财团与大莊家之间互相角力的世界。尔虞我诈之中故意散发出的各类消息从各方湧来,普通民众既看不穿、摸不透,也无所适从,多数人往往只能在其中载浮载沉、随波逐流。对此,经济学家所扮演的角色,就是为民众释疑,协助他们看清经济、金融世界的真相。

  笔者所做的另一方面的工作,则是对国际经济、金融未来发展趋势作出判断,通过分析美国联邦储备局、欧洲、日本央行及国际投机者的用心、布局与準备行动的方式、步骤,推动民众站在一个与众不同的角度上,重新审视曾发生过的危机和困境,以及準备好迎接更加惊心动魄的明天。

  上述的工作,虽然成效不少,但是也有疑惑,这是因为以西方经济学的理论,来解释西方经济、金融世界发生的事情,总有一些鹦鹉学舌的感觉。在世界经济领域的舞台上,总是西风压倒东风,包括笔者在内的很多中国经济学者的声音经常被选择性忽略。

  直到2013年底习近平主席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之后,这种情况出现了改变。对於全球各国而言,“一带一路”的意义在於,自2008年爆发环球金融危机之后,环球经济欲振乏力,惟西方国家不但自顾不暇,亦难寻拯救世界经济之良策,凸显当前由西方主导的经济发展模式已难奏效,亟需变革。面对环球经济的窘境,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中国希望更加主动地去了解全球的发展趋势,更加深入地与世界各国进行经济融合及文化交流,更加注重稳定和完善国际金融体系,以此了解各国人民所需、世界经济发展所求,以共商、共建、共享的方式,与世界各国打造“共同发展夥伴关係”,以及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为全人类的福祉,作出中国应有的、力所能及的贡献。

  中国声音愈受重视

  由於确信“一带一路”必将深刻影响中国以及全球未来数十年乃至更长的时间,早在2014年初,笔者就将研究重心由国际金融、国际经济领域转为“一带一路”研究领域,并和美国德克萨斯大学达拉斯分校前副校长冯达旋教授合作,共同向全球提出了“一带一路”原创理论:无处不在经济学(Omnipresence Economy)理论。

  该理论旨在告诉全球,中国通过“一带一路”倡议,发挥互学互鉴、互利共赢、和平合作和开放包容的规範性力量(Normative Power),借助中国的文化价值準则和中国发展模式,与西方国家努力构建不同文明相互理解、互相促进的格局,并共同推进文化融合创新,以及进行“第三方市场”合作,共同向全球推出新的文化产品和移动互联网、智能製造等产业,以此引导世界发展潮流,推动全球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

  眼下中国学者、研究机构愈来愈受外国重视,笔者想,其中固然与学者的学术背景和影响力相关,但更重要的是“一带一路”的中国方案、中国经验确实能够推动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中国学者才受到各国的重视。

  可以说,强大的祖国已经成为中国学者最大的后盾。未来相信中国的学者们也将继续推动世界各国在互学互鉴、互利共赢和互相尊重的基础上,更多参与“一带一路”的建设,通过中国的发展模式、中国的智慧,再加上沿线各国的智慧和努力,以无处不在的经济合作模式,以此推动世界各国的共同发展、共同富裕提供。

  海南大学“一带一路”研究院院长、丝路智谷研究院院长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