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财经 > 经济观察家 > 正文

察股观经\在供给侧寻找投资机会\中泰证券首席经济学家 李迅雷

2020-09-04 04:24:07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图:中国在数控机床、新材料、光学仪器设备等方面,对外的依赖度颇大。图为机床产品一景\新华社

  年初以来,受到突如其来的疫情影响,经济出现负增长,但楼市和股市都呈现上扬走势,这实际上都是需求侧政策发力的结果。那麼,今后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还会继续大力度刺激需求吗?疫情之下,全球主要经济体都在加速供给侧下的出清。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下的投资机会在哪裏?本文试作探讨。

  面对突如其来的全球性疫情爆发,很多国家都採取了降息和实施量宽政策,美国两次降息,逼近零利率。中国也不例外,降準降息,截至今年6月,一年期LPR(贷款市场报价利率)下降46BP至3.85%,五年期LPR下降20BP至4.65%。财政政策方面,中国将财政赤字率上调至3.6%,另发行1万亿特别国债和3.75万亿元地方专项债。但美国的财政政策力度要比中国大很多,预期今年美国的财政赤字率就会达到15%左右。

  需求侧刺激已乏力

  但刺激需求的作用究竟有多大呢?除中国之外,主要经济体的2020年GDP增速基本为负,美国、欧盟估计会跌至-8%,中国今年的GDP增速估计仅2%左右,这就决定了居民收入增速也就维持在2%左右,对拉动内需的作用有限。

  疫情之下,豪宅被抢购,奢侈品购买排长队,车市低迷,但豪车销量大幅增长。股市、楼市繁荣导致财富效应则进一步加剧了分化,这也反映了需求侧刺激政策的弊端。儘管紧急注入流动性是必要的,可以避免流动性危机,但弊端在於,不仅增加了社会债务、加大了资产泡沫,而且还加剧了收入分化,使得结构性问题更加突出。

  也就是说,通过刺激需求难以让居民部门的收入显著增长,反而有可能使得资产泡沫泛起,收入差距扩大,只有依靠收入再分配来缩小收入差距,从而起到扩大内需的效果,但这就属於制度供给範畴了。

  双循环供给侧发力

  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究竟如何操作?有些人的理解是:既然外需不行了,就刺激内需。但如上所述,刺激内需的弊端很多,也不能治本。事实上,下半年以来,货币政策已不再延续宽鬆趋势,预期中的降準降息都没有发生,债市的收益率再度上行。这说明总量政策的局限性,因为当前全球经济面临的核心问题,都是结构性问题,而非总需求不足问题。2015年短暂的股市泡沫最终被刺破,反映了当时的财政货币政策刺激力度过大问题,因此,今年政策重点就在防範2015年的刺激过度问题再度爆发。

  当前经济的一个明显特征,就是分化,分化反映了存量经济特征,是经济增速下行的标志,经济运行的周期性特征趋弱,长期的逆周期政策已经使得宏观槓杆率水平大幅上升,反过来限制了继续刺激需求的空间。因此,通过继续实施宽鬆货币政策和扩大财政赤字的做法存在较大风险。同时,在资产泡沫凸显的情况下,马上大力度实施收入再分配政策(如推出房产税、资本利得税等)也不太现实,容易触发系统性金融风险,而且与当前的“六稳”、“六保”的政策导向不一致。

  疫情之下,全球很多传统企业破产倒闭,说明疫情加快了供给侧的出清速度,对中国而言,实际上也加快了新旧动能转换的速度。因此,在当前疫情导致全球产业链受阻和中美摩擦加大的背景下,让国内大循环顺畅和继续加大开放力度,让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就显得非常重要。

  国内大循环得以运行的一个很重要任务,就是要扩大进口替代比例,尤其是对外依赖度较高的进口品替代。例如,2020年上半年中国货物贸易,出口下降3.0%,进口规模下降3.3%,而集成电路进口规模却逆势增长13.12%。从进出口弹性角度看,中国对先进设备及关键零部件的进口依赖具备较强的刚性,即便在疫情造成经济活动大幅骤停的压力测试下也是如此。除了芯片产业链的设计、製造技术方面对外依赖度较高外,中国在数控机床、新材料、光学仪器设备等方面,对外的依赖度也很大。

  疫情加速产业出清

  老子说,治大国如烹小鲜。在经济体量比较小的时候,大国的改革可以“闯红灯”、“摸石头过河”,如今,经济体量已经很大了,需要稳中求进。例如,房产税目前不会推出,因为中国经济增长中,房地产的贡献度在20-30%之间。但不推出房产税就不等於没有办法来管控房价了,因为只有消减泡沫才能确保金融和经济安全,所以,今后房地产的投资回报率估计会下降。

  就大类资产配置而言,减少对房地产的配置比重,增加对金融资产配置比重,是符合双循环下背景的时代发展趋势的。同时,由於银行理财产品的刚兑已经被打破,淨值型产品的风险显现,而股市上的偏股型公募基金的平均业绩连续两年都是非常优异,今年已经吸引了很多银行储蓄资金去购买证券市场的金融产品。

  但对於资本市场而言,用动态市盈率或市淨率的中位数来反映A股市场的整体估值水平,并作国际比较,不难发现估值水平已经偏高。但抑制需求没有意义,因为资本市场的体量还比较小,而且股权融资佔社会融资总额的比重非常低,扩大股权融资规模,无论是哪个角度看,都对中国经济转型和发展有利。

  因此,在双循环模式下,大力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扩大註册制试点,让更多的高科技和创业企业融资上市,是铁板钉钉的扩大供给策略,此举不仅可以提高直接融资比率,降低企业槓杆和促进转型升级,还可以抑制股市泡沫,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

  如果说,上半年A股市场的主要机会来自降準降息下的需求侧,即资金推动型牛市,那麼,下半年以来,在宽信用环境下,降準降息预期下降,银行信贷增速也将下降,而股权融资的规模会持续上升,投资机会将更多地来自供给侧。

  若是经济持续强刺激,则在溢出效应下,股市或许有“全面牛市”的机会,这也是上半年不少个人投资者感到赚钱容易的原因。但下半年以来,市场的资金淨流入量减少,股票的供给增加,机会只能是“结构性”了。

  供给侧出清过程中,一定是强者恒强,优胜劣汰。据最新发布的半年报的统计,国内大市值公司的利润增长(季调环比年率)也远超市场平均水平,二季度业绩更是大幅跃升,说明大市值公司(银行除外)受到追捧,是有基本面支持的。2017年以前,大市值股票受到冷落,业绩“确定性强”的大公司被折价。随着机构投资者市场定价权的提升,市场逐步呈现与成熟市场类似的“确定性溢价”现象。

  从目前的估值水平看,医藥生物、食品饮料、电子和计算机等热门行业大多都已经处在历史估值水平的85分位以上,总体股价水平其实已经不便宜了,但银行、採掘、交通运输、地产、公用事业等行业则处在历史估值水平的20分位以下,反映出行业之间估值分化大幅上升。

  因此,供给侧出清下的机会已是剑走偏锋,便宜的股票没人理会,贵有贵的道理。投资既要选好赛道,又要选準“千里马”。赛道而言,应该围绕着人口老龄化和消费升级下的大消费领域,在产业转型升级的背景下,高科技的应用场景越来越广,细分领域也越来越多。在已经出现头部企业的行业内,“白马”会强者恒强,获得确定性溢价;在还没有形成头部企业的行业领域,“黑马”会腾飞,市值倍增的空间更大。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