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财经 > 经济观察家 > 正文

崇论宏议/香港须加快融入湾区发展\香港中华厂商联合会会长 吴宏斌

2020-10-24 04:24:12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国家主席习近平日前到广东考察,并出席深圳经济特区成立40周年的庆祝大典。习近平对深圳及大湾区未来发展提出了殷切期望和重要指示,强调深圳是推动大湾区发展的重要引擎,反映了中央对深圳的高度重视。

  一直以来,人们总是将香港和深圳作比较,特别是去年,当深圳GDP总量首次超越香港达2.6万亿元(人民币,下同),继而国务院又发表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範区,香港地位不保之说便不胫而走。

  诚然,深圳作为中国经济特区之首,只是短短40年,便从小渔村跃升为内地开放程度最高的创科之都,拥有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并大有超过已有百年发展根基的香港之势;而其实除了GDP总量,深圳亦在国际专利申请数量、金融科技、智能製造等多个指标领先香港。

  深圳的高速巨变确实令我们“汗颜”,但香港又不用太妄自菲薄。事实上,香港最大的卖点仍是“一国两制”和制度优势,直到今天,香港的自由经济体系仍然运行,外来投资和人们的财产均受法律保护,加上拥有简单低税制和与西方接轨的司法制度,以及傲视全球的市场效率,令香港成为世界各地企业来港发展亚洲业务的理想地。

  此外,香港在金融、航运、专业服务、基础科研、国际交往、人文教育等地方,亦较深圳优胜。以金融为例,深圳的发展方案虽涉及金融範畴的措施,包括数字货币的发展、人民币国际化的先行先试等,这确实会为深圳的金融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但要真正成为金融中心还需要完善的法规、体系和金融人才,且香港有联繫汇率,这几方面深圳暂时未能比拟。

  深圳今天的成就,香港亦有贡献力量。例如,深圳的外资其实绝大多数来自香港,根据厂商会的数据,单是在深圳的港资製造业企业已有近6000间,註册资本达850亿元;亦有很多深圳企业选择在香港设立国际总部或融资。此外,中央要深圳成为全球创新创意之都,也需要香港顶级的大学和科研机构的研究成果支持。

  港深联手推动产业升级

  说到底,香港和深圳的定位纵有相似,但始终先天条件仍有差异。与其说是竞争取代,不如说是互补和互相学习借镜。或者更贴切的说,深圳在大湾区扮演引擎的角色,那麼香港就是带动其转动的齿轮了。

  事实上,习近平今次的讲话并非只着眼於深圳的未来,亦有不少篇幅提到要推动粤港澳经济运行衔接,充分显示彼此的发展其实“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香港正面临内外交困的局面,旷日持久的中美贸易摩擦、外贸需求减少,以及新冠肺炎疫情反覆不下的衝击,只有透过加快融入大湾区发展,才有望突破困局。

  另一方面,香港目前受制於产业单一、支柱产业竞争力不足等问题,而一河之隔的深圳其产业链和工业体系完备,并很容易把研究院实验室的创新想法转化为商品,这一点是香港所缺乏的。香港大可与深圳协同合作,实现科技成果的产业化,不但能加快香港经济结构转型,更可以联手推动大湾区的产业发展。

  深圳在未来将有更多自主权,意味其发展速度也会更加惊人。骄傲自满的兔子最终是会落败的,香港今日的地位虽然仍然稳固,但再过几年笔者也不敢肯定了。更令人担心的是,有部分香港人已放弃,未打已先认输甚至根本不在乎。笔者希望年轻新一代可以如习近平所言,抓住在大湾区学习、就业的机遇,并把目光放远、认清形势,即使现在发力也未算太迟。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