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财经 > 经济观察家 > 正文

经济方略/中国经济逐步恢复常态\中信証券首席经济学家 诸建芳

2020-10-27 04:24:04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图:宏观经济需求侧向好,预计中国经济增长在今年四季度到明年一季度逐步恢复常态

  疫情衝击可能让“库存周期”中不同阶段发生了“重叠”,即相对后移了“被动去库”阶段,并相对前移了“主动补库”阶段,这也意味着未来的1到2个季度内,宏观经济需求侧向好,维持“乘势而上”的趋势不会改变,“库存周期”还未到顶点。但随着明年经济运行逐渐回到常态,一些临时性、特殊性的政策工具也会逐步退出,如果经济恢复到了高於潜在增速水準,政策也不排除进行一定程度的收紧,以平抑经济周期性波动。今年宏观槓杆率有所上升,是疫情衝击下的正常现象,也是在推动经济复甦过程中扩大社融信贷支持的必然结果,我们预计2021年宏观政策将更加注重“稳槓杆”。

  三季度经济数据中的“库存扰动”

  从支出法的角度出发,无论是以出口代表的外需,还是以固定资产投资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代表的内需来说,三季度数据都是好於市场预期的,但是GDP数据却低於Wind一致预期的5.2%。我们估计这其中应该有库存因素的扰动,因为需求增加如果是消耗的库存,并不体现为当期的GDP,而应已体现在前期的GDP中。从资本形成、最终消费以及货物和服务贸易淨出口拉动GDP增长的百分点看,一季度拉动-1.5、-4.4和-1.0个百分点;二季度分别拉动5.0、-2.4和0.5个百分点;三季度分别拉动2.6、1.7和0.6个百分点。资本形成的贡献,三季度比二季度下降了2.4个百分点。但是从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速看,三季度除了基建投资增速有所下降,房地产投资和製造业投资都维持比二季度更好的表现。这说明资本形成贡献增长百分点的下降,应该不是来自於新增固定资本形成,而是存货增加。2019年存货增加佔GDP只有0.7个百分点,但是2008年和2009年分别为3.2和1.6个百分点(2008年是近20年来的最高水準),越是经济活动产生明显外部衝击的年份,存货增加对GDP的影响就越大。如果二季度在快速复工复产的情况下,全社会累积了形成了存货增加(对GDP形成较大正贡献),而三季度随着需求的转好消化前期存货(对GDP不形成贡献),那一定程度上就会带来资本形成拉动百分点的下降。

  当前“库存周期”处於什麼位置?

  如果没有出现新冠疫情,今年年初开始本来应该进入一轮“库存周期”的上行阶段,对这种“库存周期”的刻画,比较有代表性的指标,包括名义GDP增速、PPI同比增速和工业企业产成品存货增速。需要注意的是,工业企业产成品存货和GDP核算中的存货增加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如果产品已经出厂但形成其他经济个体的存货投资,也属於存货增加,计入当期GDP,这类似於厂商库存和社会库存的区别。社会库存对企业来说,也在一定程度上属於需求的一部分。

  “库存周期”本质上是想解释工业企业的行为,究竟是生产景气度上升还是下降,以此来分析经济运行所处的状态。评判“库存周期”的位置,仍然需要从企业个体出发。以PPI来分析,9月PPI环比由8月的0.3%跌至0.1%,同比降幅较前值扩大0.1个百分点至-2.1%,虽然这其中有国际原油在9月表现疲弱的原因,但仍反映出工业生产领域供需大体匹配的格局。从趋势上看,PPI同比降幅收窄,并且可预期的是这种回升仍将持续,这意味着从价格信号上还反映出微弱的补库存。以工业企业产成品存货来分析,疫情衝击下,从生产到消费的环节被暂时切断,数据上看,一季度工业生产累计下降了8.4%,但货物运输量累计下降了18.4%,而疫情发生前这两者的走势差异不大,货运量的大幅下降导致了产成品库存暂时性的走高,一季度工业企业产成品存货同比为14.9%。进入二季度,工业企业所面对的市场需求好转,库存同比增速下降,企业存在“被动去库存”,但增速同比并没有持续下降,而是下降至8%左右的水準就稳住了,这说明在企业“被动去库存”的同时,还存在由於预期向好的“主动补库存”行为,9月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9%、增速较前月加快1.3百分点,这一还在加速的生产数据也能侧面印证。

  如此分析,疫情衝击可能让“库存周期”中不同阶段发生了“重叠”,即相对后移了“被动去库”阶段,并相对前移了“主动补库”阶段。这意味着原有的3年左右“库存周期”仍没有运行到顶点。如果疫情没有改变周期本身的规律,只是打乱了不同阶段的节奏的话,这一轮周期的顶点仍然可能是明年上半年。这也意味着未来的1到2个季度内,宏观经济需求侧向好,维持“乘势而上”的趋势不会改变。

  经济常态化后的政策预期

  我们预计经济增长可能在今年四季度到一季度就逐步恢复到了常态,由於疫情衝击下货币和财政出台了一揽子政策工具,推动经济快速恢复,在经济运行恢复到常态后,政策会如何变化,就成为市场比较关注的问题。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易纲10月21日在2020金融街论坛年会上发表演讲中,提到的四个点值得重视:一是“保持货币供应与反映潜在产出的名义国内生产总值增速基本匹配”;二是“尽可能长时间实施正常货币政策,保持正常的、向上倾斜的收益率曲线”;三是“在今年抗疫的特殊时期,宏观槓杆率有所上升,明年GDP增速回升后,宏观槓杆率将会更稳一些”;四是“货币政策需把好货币供应总闸门,适当平滑宏观槓杆率波动,使之在长期维持在一个合理的轨道上”。

  结合现在经济恢复的趋势和易纲行长的金融街论坛讲话,我们认为,随着经济运行逐步恢复到常态,一些临时性、特殊性的政策工具也会逐步退出,如果经济恢复到了高於潜在增速水準,政策也不排除进行一定程度的收紧,以平抑经济周期性波动。今年宏观槓杆率有所上升,是疫情衝击下的正常现象,是可以容忍的,也是在经济复甦过程中扩大社融信贷支持的必然结果,但是2021年稳槓杆就会是比较重要的工作,这会让市场感受到的宏观流动性环境与今年存在差异。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