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财经 > 经济观察家 > 正文

斌眼观市/提升市场素质 支撑A股长牛\西南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 朱斌

2021-08-19 04:24:00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图:分析预计,在A股投资方向上,新能源板块、军工板块、疫苗板块等三大科技方向值得把握。\新华社

  A股此前受外围市场大跌影响,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回调,但调整后还是展现出了相当的韧性,并且呈现出个股百花齐放的格局,新能源、军工、半导体板块表现都非常活跃。笔者认为,A股这种结构性牛市行情,将持续相当长时间。

  长牛的基础在于市场制度建设:在入口端通过注册制改革,引进各类新经济、高科技细分领域龙头公司,为A股带来源源不断的新鲜血液;在出口端,严把质量关,落实监管责任,让不合格的劣质公司不断淘汰出市场,从而形成良性循环的大格局。

吸纳优良企业上市

  当前A股已经在创业板、科创板实施注册制,新兴科技企业可以快速上市,自身续航能力更强。随着资本市场改革日益深化尤其是注册制的实施,沪深两市公司数量和融资规模正在快速增长。截至2021年7月初,A股上市公司总数达到4389家,注册制实施后月平均上市的公司数量约为30家,平均每年上市公司超过300家。与此同时,股权募资规模快速增长,今年以来首发募资达到2202亿元(人民币,下同),增发募资达到3833亿元,股票市场规模日益壮大。

  上述新增加的上市公司,主要都属于半导体、生物医药、新材料、高新装备等科技前沿领域,相关公司占比超过四成,这为A股带来了奔流不息的源头活水。以最先落地注册制的科创板为例:在遭受疫情冲击的2020年,科创板营收增长达到17.2%,淨利润增速达到24.6%,全面领先其他板块;2021年一季度,科创板营收增速为54.8%,淨利润增速接近100%,继续保持高增长态势。笔者预计2021年中报,科创板淨利润仍将保持50%以上的高增长。

  注册制后上市的A股公司中,凝聚了一大批具有世界级水平的高精尖企业。这里有激光光源技术的世界最领先企业,有填补国内空白能够生产世界最先进PI(聚酰亚胺)膜的材料企业,有具备世界最领先电池添加剂之碳纳米管技术的公司,也有很可能研发出西方巨头都没研发成功的创新型疫苗的企业。凡此种种,不胜枚举。这些企业作为A股充满活力的“新供给”,撑起了结构性长牛的基础。

  清退劣质违规公司

  随着注册制落地,上市公司越来越多,有出才能有进,才能形成良性循环。在鼓励优质公司、遵规守纪的机构投资者、推动健康有序的投资行为的同时,对于劣质的上市公司、违法违规的投机者、各类欺诈炒作等行为,也需要有形之手来进行相应惩罚,以更快形成优胜劣汰的良好市场生态。

  证券监管执法在顶层设计的保障下,正在将各项监管法规落实落细,对违法犯罪行为将严厉打击,为资本市场健康发展保驾护航。2020年以来,政策层面也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法规,在严格退市条件、加大违法犯罪成本等方面,规范与完善相应安排,助力资本市场的可持续、高质量发展。

  监管层着力改革和完善退市制度,推动市场“有进有出,优胜劣汰”。A股近二十年以来平均每年退市的公司只有7家,退市率不足0.2%。相比港股(约1%)和美股(约6%)而言,A股退市率低下,退市条件相对宽松,不利于优化资源配置、提高上市公司质量、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2020年年底,沪深交易所分别正式发布退市新规,从优化退市标准、简化退市流程、增加和优化风险警示情形等方面改革和完善了退市制度。

  注册制从A股的“入口”进行改革,退市新规则是严格“出口”,两者联系起来,才能使得资源流向优质的企业,充分发挥市场优胜劣汰的功能,更好保护投资者的利益。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也提出“稳步推进注册制改革,完善常态化退市机制”,这表明退市机制是资本市场的重要基础性制度,形成市场化、常态化的退市制度是深化资本市场改革的重要内容。未来A股的退市率有望向成熟资本市场看齐,有效抑制“炒壳”、“炒小”的不良风气。

  在打击违法犯罪证券活动上,管理层也开始出重手。7月6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依法从严打击证券违法活动的意见》(下称《意见》),从七个方面、二十七条具体举措做出了相关安排。

  该意见是资本市场历史上第一次以中办、国办名义联合印发打击证券违法活动的专门文件,明确了打击证券违法活动的主要目标。

  到2022年的目标包括“依法从严打击证券违法活动的执法司法体制和协调配合机制初步建立”、“重大违法犯罪案件多发频发态势得到有效遏制”、“资本市场秩序明显改善”等;到2025年的目标包括“证券执法司法透明度、规范性和公信力显著提升”、“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高效顺畅”、“崇法守信、规范透明、开放包容的良好资本市场生态全面形成”等。

  根据Choice数据,截至7月初,今年共有99家A股上市公司违规,违规类型集中于未及时披露重大事件、信息披露虚假或严重误导性陈述。2020年证监会全年共办理案件740起,其中新启动调查353件(含立案调查282件),办理重大案件84件,同比增长34%;全年向公安机关移送及通报案件线索116件,同比增长一倍,打击力度持续强化。

  与之配套的是,A股新制度开始大幅提升证券违法犯罪活动的成本,淨化资本市场生态。在2020年之前,资本市场违法犯罪活动的成本过低,例如长生生物疫苗造假,康得新财务造假,以及金亚科技财务造假等案例,依据证券法相关规定,证监会对发行人处以60万元罚款的顶格处罚,对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处以30万至60万元罚款,违法犯罪活动的成本过低。投资者维权成本高,“起诉难、维权贵”的现象也较为普遍。

  提高罚则整治乱象

  2020年3月,《新证券法》开始全面实施,对于信息披露、投资者保护、提高证券违规违法成本等方面做出了完善与修订。例如欺诈发行,对发行人、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处以200万至2000万元罚款(原法30万至60万元);对于违法信息披露,对发行人、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处以100万至1000万元罚款(原法30万至60万元)。

  2020年年底,刑法修正案(十一)获得通过,与《新证券法》相衔接,大幅提高了资本市场犯罪的刑罚,例如对于违规披露、不披露重要信息罪,原法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而新法的这一年限提升至“五年以上十年以下”。

  笔者认为,相应的制度建设将牢牢筑好A股的长牛基础。在投资方向上,三大科技方向依然值得把握:其一,“碳中和”大战略下的新能源板块;其二,业绩能够持续释放、估值又相对合理的军工板块;其三,前期已经有较大幅度回调的疫苗板块也值得关注。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