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财经 > 经济观察家 > 正文

明观四海/“一带一路”促文化融合创新\海南大学“一带一路”研究院院长 梁海明

2021-12-02 04:28:23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相信很多曾到过海外的朋友们会发现,自2013年底以来,中国的产品、技术、商品广告,甚至是学者,已在世界各国无处不见,包括外国友人和我们所谈论的话题,也大多涉及中国。是什么力量导致如此巨大的改变?这是源于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改变了中国对外开放、对外合作的格局。

  自2008年爆发环球金融危机之后,环球经济欲振乏力,西方国家不但自顾不暇,也难寻拯救世界经济的良策,凸显当前由西方主导的经济发展模式已难奏效,亟需变革。

  面对环球经济的窘境,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中国希望更加主动去了解全球的发展趋势,更加深入地与世界各国进行经济融合及文化交流,更加注重稳定和完善国际金融体系,以此了解各国人民所需,了解世界经济发展所求,以共商、共建、共享的方式,与世界各国打造“共同发展伙伴关系”,以及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为全人类的福祉,作出中国应有的、力所能及的贡献。

  而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推进,中国模式、中国经验、中国技术及中国商品,为正陷入泥淖的世界经济开出了一剂良方,推动了中国人的身影逐渐站上世界舞台的中央,中国青年学者的声音也逐渐获得西方主流社会的重视。

  由于确信“一带一路”必将深刻影响中国及全球未来数十年乃至更长的时间,笔者和美国德州大学达拉斯分校前副校长冯达旋教授合作,共同向全球提出了“一带一路”原创理论:无处不在经济学(Omnipresence Economy)理论。

  无处不在经济学理论旨在告诉全球,中国通过“一带一路”倡议,发挥互学互鉴、互利共赢、和平合作和开放包容的规范性力量(Normative Power),借助中国的文化价值准则和中国发展模式,与西方国家努力构建不同文明相互理解、互相促进的格局,并共同推进文化融合创新,以及进行“第三方市场”合作,共同向全球推出新的文化产品和移动互联网、智能制造等产业,以此引导世界发展潮流,推动全球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

  此外,在“一带一路”框架下,主动深入了解新兴国家、发展中国家的历史、文化、生活和希望发展的诉求,以基础设施建设、国际产能合作为“双核心”,并在文化、金融、环保、跨境电商、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等领域增强合作,为新兴国家、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提供中国的智慧、中国的方案。通过中国与环球各国的互联互通、共商、共建和共享,以无处不在的经济合作形式,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

  推动全球互利共赢

  无处不在经济学理论的具体形式,则主要体现在与美国的合作、与欧洲的合作、与新兴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合作、中国自身发展需求、推动移动支付系统、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的应用,以及智慧城市发展、稳定和完善国际金融体系等这六个方面。

  该理论的提出,受到了西方舆论的关注。之所以受到重视最主要的是“一带一路”的中国方案、中国经验确实能够推动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因此,中国青年学者以及提出的相关理论才受到各国的重视。

  可以说,强大的祖国已经成为中国青年学者最大的后盾。未来在这个最大的后盾之下,相信中国的青年学者们也将继续推动世界各国在互学互鉴、互利共赢和互相尊重的基础上,更多参与“一带一路”的建设,通过中国的发展模式、中国的智慧,再加上沿线各国的智慧和努力,以无处不在的经济合作模式,以此推动世界各国的共同发展、共同富裕。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