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财经 > 经济观察家 > 正文

泽被万物/去美元化进程仍漫长\西泽研究院特约高级研究员 邓 宇

2022-04-16 04:24:09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图:美元的国际份额优势还可能延续一段时期,即使出现被削弱的可能性,但尚未出现直接挑战性的国际货币。

  眼下各界对美元主导的国际货币体系提出了诸多新的设想,反映出传统的国际货币体系亟待变革的现实,根本原因在于世界秩序的加速变迁,以及衍生出的“去美元化”思潮和新型货币涌现等诸多挑战。总体来看,基于美元生命周期和国际货币体系变革的曲折,“布雷顿森林体系3.0”的到来仍将是一个漫长过程。

  1944年,由44个国家的代表在美国召开的布雷顿森林会议上宣布成立国际复兴开发银行(世界银行前身)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两大机构,提出黄金与美元挂鈎,而其他货币与美元挂鈎,确立了美元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主导地位,即“布雷顿森林体系1.0”时代。1971年,美元与黄金脱鈎,结束了美元主导的国际货币体系,进入到“布雷顿森林体系2.0”阶段。虽然美元与黄金脱鈎,但其他国际货币仍与美元挂鈎,依赖于美联储的美元供给,受到美联储货币政策的深刻影响。

  上述过程从两个层面来看:

  其一是“布雷顿森林体系1.0”的影响力并未随着美元与黄金脱鈎而丧失,美国的综合实力仍居于前列。依托跨国企业与科技创新的竞争优势,通过更开放的金融市场与更加灵活的汇率制度输出美元,促使美元成为全球化时代各国经贸往来和金融市场交易的重要货币,导致国际贸易和金融市场严重依赖于美元供给。

  其二是美国在1971年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后,全球并无其他可以完全替代的货币出现。德国马克、日圆等的份额占比并不高,根本不能承担起国际货币体系的“锚”,后来的欧元也有天然缺陷,更多局限于欧元区。这些货币国际化进程受阻,国际市场份额无法与美元相比,加之自身的金融改革滞后,难以替代美元的地位。

  诚然,除了显性的国际支付结算份额和储备货币份额外,美国拥有十分发达的国际金融市场和灵活的汇率机制,在货币政策影响力方面仍保持绝对优势,其拥有的黄金储备份额(2020年官方数据超过8133吨,占外汇储备比重超过72%)及美元在大宗商品市场领域的计价与定价优势等将很难短期“脱离”。

  软硬实力奠定美元地位

  因此,短期内,以美元为相对主导的“布雷顿森林体系2.0”时代仍会延续很长一段时间,具体要延续到多长周期,主要取决于美元自身生命周期变化或者说“去美元化”的累积效应,以及其他国际货币的巨大突破。

  从历史经验看,无论是英镑还是美元,以及后来的德国马克、日圆及欧元等,在逐渐成为重要的国际货币进程中,虽然路径和模式有所差异,但均离不开货币权力因素,即经济实力、贸易规模、金融市场和金融制度,而且还与当时的国际格局变迁密切相关,具有很强的时代特征。以美元为主导的“布雷顿森林体系1.0”和“布雷顿森林体系2.0”均由软实力和硬实力共同驱动。

  硬实力方面,美国在“一战”及“二战”,包括后期的“冷战”等各个时期均具有自身独特的地缘政治优势。在两次世界大战中的损失相对最小,而欧洲国家的综合国力被严重削弱,其他亚洲国家则百废待兴。因此,美国在1944年推动建立布雷顿森林体系,掌握了国际货币体系的主导权,而在1970年代美国经济出现“滞胀”风险和衰退后,美国主动宣布美元与黄金脱鈎,致使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这主要基于自身的战略回旋作出的主动选择,实质上具有“以退为进”的灵活性。目前,美国的经济总量规模仍位居世界第一位,2021年的GDP规模达23万亿美元,而1980-2020年美国的实际经济增速近2.5%,在经历数次短暂衰退后仍维持了一定的增长水准,成为“布雷顿森林体系2.0”得以维系的经济基础。

  国际货币体系转型加速

  软实力方面,虽然美元在“布雷顿森林体系2.0”时代的地位相对下降,但这种趋势仍比较缓慢。根据环球银行金融电信协会(SWIFT)公布的数据,2022年1月美元在基于金额统计的全球支付货币的份额从2020年1月的40.81%下降至39.92%,距离其高峰时期已出现大幅下滑。然而,美元仍承担其他货币暂时不能代替的部分职能。《货币强权》一书的作者本杰明.科恩认为,美元作为投资媒介或储备资产的吸引力在地缘政治上至关重要。美国在全球范围内拥有诸多有国际影响力的跨国企业,科技创新水准领先全球。根据上交所资本市场研究所《全球证券交易所发展报告》数据,2020年美国纽交所、纳斯达克的股市市值分别达到26.2万亿美元、19.1万亿美元,分列全球第一和第二位。美元债权的持续积累,以及美国在全球范围内构建的金融要素市场和金融基础设施,使美元在“布雷顿森林体系2.0”的竞争优势得到了巩固。

  之所以会出现“布雷顿森林体系3.0”的说法和论点,主要是因为美元在屡次的全球经济金融危机中扮演着国际货币职能之外的角色,伴随着美元信用透支及制裁升级而出现的质疑,导致“去美元化”浪潮愈发突出。近年来,石油美元结算体系的弊端和供需不平衡的制度缺陷凸显,而且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谋求经贸安全和支付结算的独立性,其背后是美元遭遇的潜在风险。

  一方面,美元的国际信誉逐渐被削弱。美国经济经历了多次衰退,形成了债务型驱动的经济模式。根据世界银行的统计数据,美国的GDP全球占比从1971年的35.2%降至2021年的24.7%,美元的国际份额也处于不断下滑的态势,而美国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从高峰时的46%降至2019年的20%左右。美国的巨额债务赤字和经常账户长期逆差,与美元外债规模的持续攀升,致使美元流动性(美元短缺现象)问题愈发突出。从2008年全球经济金融危机到2020年新冠危机,美联储在资产负债表加速扩张后开启的加息与缩表,对全球经济复苏与金融市场稳定性构成了较大的威胁,美元信誉遭受质疑。但由于大部分国家和地区与美元的深度绑定,如储备货币、美债投资等,而其他国际货币尚缺乏类似职能,美元的竞争地位仍将维持。

  另一方面,“去美元化”趋势加快形成。美元所主导的“布雷顿森林体系2.0”仍呈现“特里芬难题”中的“三角”不平衡结构,而美国在这种结构下的逆差将会越来愈大,美元的扩张得以持续,而且美联储的资产负债表在扩张与缩减之间保持了独立性,其货币政策调整无形中给新兴经济体造成了巨大的压力,迫使越来越多的新兴经济体承受加息引发的本币贬值、国际资本外流,以及美元债还本付息压力剧增等问题。美国依托美元的特殊职能,成为事实上的“最后贷款人”,却以此获得超额收益,而将全球经济捆绑在“布雷顿森林体系2.0”的现状已经暴露出很大的局限性。新兴经济体应思考如何确保稳定可持续的国际收支平衡,以及货币政策与汇率制度的独立性,未来这些经济体可能会增加黄金等非美元储备,但预计美元的份额不会很快下降。

  结语与展望

  “布雷顿森林体系3.0”的设想具有前瞻性,但理论基础和制度设计并不完备。

  首先,应把握一个关键点,当前乃至今后一段时期,国际社会尚未出现与美元竞争的国际货币,现有的国际货币还有缺陷和短板,预计美元所主导的“布雷顿森林体系2.0”时代短期内仍会延续,“去美元化”浪潮及虚拟货币的大量出现预示着“布雷顿森林体系2.0”将可能逐步走向衰退。

  其次,应认识到基于美元所依赖的美国综合国力仍然十分强大,美元赖于生存的国际金融市场、交易、储备货币及投资等制度化水准等软实力优势仍在,以此也构成了“布雷顿森林体系2.0”的重要支撑,而其他国际货币暂不具备这种优势。

  长远来看,如何真正推动“布雷顿森林体系2.0”变革,如何构建更加安全、独立自主,以及具备良好国际信誉的新国际货币体系仍是未知数,目前政策与理论层面还未有完整的理论支撑,也缺乏政策改革方案。

  客观而言,美元的国际份额还可能延续一段时期,即使出现被削弱的可能性,但尚未出现直接挑战性的国际货币,而且“布雷顿森林体系3.0”的基本竞争结构还难以发生重大转变。因此,定义和预判“布雷顿森林体系3.0”的出现和演变还为时尚早,不仅需要兼具国际货币的多元职能,而且需要具备国际货币体系的软实力基础。目前讨论的“布雷顿森林体系3.0”主要反映了国际市场对国际货币体系变革的预期。

(本文仅代表个人观点)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