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财经 > 经济观察家 > 正文

实话世经/三方面提升中国产业链韧性\工银国际首席经济学家董事总经理 程实

2022-04-22 04:24:21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过去两年,较为完备的产业链使得中国成为全球率先复工复产、走出经济收缩阴霾的国家,但值得注意的是,在全球宏观环境巨变的大背景下,全球产业链模式已经发生了变化,逆全球化浪潮袭来,促进全球性产业链布局向区域性产业链转化。尽管中国产业链具备纵深优势,但仍存在“卡脖子”的问题。因此,我们认为,针对产业链强链补链进而实现整链提升,在当前宏观不确定性激增的环境中显得尤为重要。

  自新冠肺炎疫情蔓延以来,全球宏观环境变得更为复杂,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全球治理之复杂,地缘风险事件频发、贸易保护主义升温;二是经济金融之复杂,一方面“滞胀”格局固化,全球经济增速进一步放缓,全域性通胀持续蔓延,欧美国家都迎来了近几十年来的通胀水平高位,另一方面金融市场剧烈波动,美股出现多次熔断,原油、天然气、粮食、金属等大宗商品出现了史诗级行情;三是自然气候之复杂,异常变化的气候事件接连不断,汤加火山、日本地震等自然灾害接连发生。

  在复杂多变的背景下,供给侧受到了严重冲击,以前高效运转的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出现了卡顿与裂痕,不畅通的全球产业链也会进一步加剧全球经济金融变局,或将进一步放大地缘政治动荡。但因为供给侧冲击的反传统与不可控的特征,传统宏观视角下的需求侧政策并不能根治产业链供应链端的断裂。因此,要由宏入微、从产业链本身入手,激活链上主体活性,提升产业链韧性。

  重点培育“小巨人”企业

  实际上,中国已经意识到在世界“旧疾”与“新病”共同出现的背景下,需要做出改变。在“十四五”规划纲要中表明要“形成强大国内市场,构建新发展格局……以创新驱动、高质量供给引领和创造新需求”。通过向内发力,进而实现高质量向外融入,而承托国内大循环的微观主体就是推动中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不可或缺的力量──中小企业,其中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更是中小企业中的佼佼者。

  根据工信部数据,中国现有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近5000家,并以1:10的比例撬动了4万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并且工信部通过对1000多家专精特新企业跟踪调查发现,其营业收入增速与利润总额增速均高于规模以上工业中小企业。因此,激活中国产业链中小企业主体活性,推动中小企业优势转化,重点培育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将有望提升中国内部产业链的相对韧性,增强化变局为机遇的长期增长潜力,具体可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一是强化优势,形成核心竞争力。发挥“专”与“精”的优势,不是简单地巩固产业链,而是更专注于主营业务与精细高效的管理模式,利用专业化生产、服务和协作配套的能力与精细高效的制度、流程和体系,增强产品与服务在产业链环节中的优势地位,形成核心竞争力。

  二是补足短板,挖掘发展潜力。利用“特”的长处,针对特定市场、特定消费群体,利用特色资源,采用独特的工艺、技术、配方等,提供独具特色的产品或服务,形成较强的影响力和品牌知名度。同时,发挥“新”的动能,持续在产业领域、技术、工艺、模式等方面进行创新,创造较高技术含量或附加值,并获得自主知识产权。

  三是把握新基建契机,加快中小企业转型,促进全要素生产率提高。培育与发展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不仅要注重增量培养,也需结合存量升级转型。随着数字经济时代的脚步不断推进,叠加疫情冲击,企业的经营发展模式发生解构与重构,传统中小企业提质增效显得十分迫切。以“新基建”为契机,把握数字技术浪潮,加快数字化转型基础设施建设,通过数字赋能传统中小企业。在“补链强链”的基础上,发挥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的带头作用,利用科技创新的溢出效应,由点及面推动中小企业向“专精特新”转型升级,提高产业链上下游协同能力,推动产业集群内的有效协作,增强联合抵御外部风险的能力,进而带动整个产业链高质量发展,拓宽企业增长空间。

  根据文献对于中国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的研究(杨汝岱,2015),中国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来源更多是企业成长。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宽阔的增长空间,将有助于提升中国制造业生产率。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