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财经 > 经济观察家 > 正文

经济把脉/中国经济见底 迎来稳步改善\海通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 梁中华

2022-06-20 04:24:12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图:随着疫情缓和,中国工业生产改善,其中钢铁生产回复得较快。

  3月以来,中国经济的恢复进度被疫情暂时打断,不过目前疫情对经济的影响已暂告一段落。截至6月初,城市内人口流动和物流分别回复九成和八成,工业生产边际改善,但投资需求的改善幅度较小,或是受房地产经济低迷拖累。短期的经济底或已形成,第二季GDP增速或偏低,预计第三及第四季国内经济环比会有改善,但经济恢复的高度还是需要关注中期因素的变化,例如出口的回落、房地产的大周期下行等。

  去年第四季以来,中国经济原本已在恢复进程中,但今年3月受疫情影响。从历史规律看,融资是经济的领先指标,通常领先经济两个季度左右。如果用连续3个月的社会融资季调环比增速来看,本轮融资增长最快的时间是2020年5月,所以2020年11月采购经理指数(PMI)达到最高点后开始下降。而社会融资最低点出现在2021年5月,按年增速降至8.7%的低位,之后开始回升,所以PMI在去年10月达到49.2的最低位后,也开始了连续4个月的回升。尤其是去年四季度以来,各方面政策转向稳增长,经济缓慢修复。

  疫情冲击力减退

  但随着3月后疫情不断爆发,多项经济指标的恢复暂时中断。4月、5月多项经济指标明显回落。从最新情况看,本轮疫情对经济的影响已暂时告一段落。

  本轮国内疫情冲击最大的阶段是在4月份,4月平均每日新增确诊病例达2160宗,日均新增无症状感染为17918宗。4月下旬以来,感染病例大幅减少,截至6月11日,全国新增本土确诊病例回落至122宗,新增无症状感染降至74宗。从疫情影响的城市范围来看,受影响的城市数量从147个降至27个,这些城市在全国的GDP占比从70%以上降至30%左右。

  经济的修复首先看人流和物流的恢复。从城市内人口流动来看,整体或恢复至90%附近。我们跟踪了17个城市的地铁客流量数据,平均来看相比去年同期仍然下滑;其中北京和上海分别按年减少56.6%和54.9%,郑州下滑40.1%,长沙下降16.2%,苏州跌13.7%,石家庄、昆明、西安、南京都减少10%以上。这说明不少城市市区内的人口流动并没有回到正常水平。

  从跨区域的人口流动来看,整体也有改善,但仍然受到疫情较大影响。例如,今年4月份国内日均航班数降至3340架次,而去年同期是1.55万架次,按年大减近79%。而事实上,去年的每天1.55万架次,也没有回到疫情前的正常水平。今年5月国内日均航班数回升至4811架次,按年跌幅有所收窄,但仍然高达68%。

  物流量回复八成

  从物资流动来看,或恢复至80%附近。相比人口流动,物流的恢复程度要高一些。全国整车货运流量指数小幅回升,截至6月11日,按年跌幅从4月的28.7%,收窄至23.9%左右。主要快递企业分拨中心吞吐量指数按年跌幅从4月的40.8%,收窄至24.5%;公共物流园吞吐量指数按年跌幅从4月的40.4%,降至24.8%。整体来看,货物流动或恢复至80%附近。

  工业生产受到疫情的冲击边际改善。截至6月9日,6月沿海八省电厂耗煤量按年减少14.9%,5月及4月分别为下降15.3%及10.9%,边际有所回升。但不同行业的生产受影响程度有差别,其中,钢铁生产受到疫情的影响相对较小,例如高炉开工率走势符合季节性规律,和往年同期水平相差不大;而汽车、化工等行业受到的影响较大。

  与投资相关的水泥和钢铁成交低迷。6月第二周,水泥出货率相比去年同期仍低近16个百分点,相比4月份20个百分点以上的跌幅有所收窄,但跌幅依然很大;6月第一周钢材成交量按年跌幅为8.8%,第二周回落至30.1%,不过相比4月的34%有所收窄。整体来说,投资需求的改善力度相对较小,这主要是因为疫情只是影响投资的一个方面,房地产经济的低迷也对投资有明显拖累。

  复工复产进度加快

  稳增长必须付出巨大努力。如果按照工业增加值和服务业生产指数测算,我们预计4月单月的GDP增速或已转负,短期的经济底已经形成。5月经济改善幅度相对有限,6月以来复工复产进度开始加快。

  展望下半年,我们认为经济环比会有修复,但经济修复的程度可能要考虑一些中长期因素的变化,即按年增速回升的水平可能会相对有限。

  例如,出口增速的回落可能是中期的变化。剔除涨价因素后,中国出口数量见顶的时间,和美国耐用品消费见顶的时间是一致的,都在去年第一季。今年4月份中国出口数量受到疫情的影响较大,5月份有所修复,但连续3个月下来,依然是负增长。我们认为在下半年,出口数量大概率延续负增长。

  房地产仍需去泡沫

  再例如,房地产市场的压力是中长期的。中国房地产市场需求端在2014年就已见顶,之后明显回落;2015年至2018年在“棚改货币化”等政策的影响下,房价有所提升;2018年以后房地产市场处于消化泡沫阶段。受疫情影响,2020年货币相对宽松,即使如此,也仅有大城市房地产市场略有回暖,小城市的房地产市场仍较疲弱。我们认为,疫情只是加速了房地产下行趋势,即使疫情过去了,房地产或仍然需要去泡沫化。

  近期地产基本面改善幅度有限。从环比趋势看,30城房地产销售数据的最低点是去年9月份,之后几个月开始回升。而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跌幅最大的时候,是在去年10月,之后跌幅收窄。但从今年2月下旬后,疫情的冲击使房地产销售全面下滑。我们认为,大城市预计还有一定改善空间,中小城市房地产则面临较大压力。

  参考其他国家的历史,我们发现地产去泡沫、去杠杆的模式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美国去杠杆模式,即快速出清模式。面对房地产泡沫,美国在2007年后采取了快速出清的模式,居民、企业出现大量违约现象,债务减记,同时政府大幅加杠杆、托底经济,之后开启再通胀,美国经济从2012年开始恢复。

  另一类是日本去杠杆模式,即缓慢消化模式。日本的房价从1991年开始暴跌,整个九十年代房地产市场都处于低迷状态。但在房地产泡沫破灭期间,日本居民、企业杠杆率的下滑幅度是很小的,这是因为日本没有进行大量快速的债务减记,而是让实体慢慢消化债务压力。在这种情况下,日本私人部门长期需要偿还债务,这对消费和投资形成一定抑制,日本经济增速也一直比较低迷。

  中国居民部门破产制度还有待完善,所以即使房价下跌、财富缩水,但债务还是要偿还,未来房地产市场的走势或类似于日本模式。由于居民部门破产违约较少,像欧美2008年那样发生系统性金融危机的可能性也不大,因为损失主要发生在居民部门,金融机构受损可能在一定限度内。

  不过,即使是日本的九十年代,也会有行业表现较好。从1990年到2000年,日本平均经济增速为1.2%,与房地产相关的家具、采掘、木制品、建筑业、钢铁等行业都出现负增长。不过与此同时,通信、电机设备、化学化工等行业增长较快,商业服务、社会服务、政府服务、物业服务增长相对较快。这说明,在经济告别高增长模式后,必须实现转型。

  往前看,中国经济增速可能会维持常态化增长,但结构性的亮点还是会比较多,例如服务业、新能源、新基建等。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