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财经 > 经济观察家 > 正文

金融观察/日圆国际化经验教训\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特聘研究员 邓 宇

2022-07-07 04:24:36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图:伴随着资产负债表的衰退,日本经济的创新活力被人口老龄化和宽松货币政策所侵蚀。\路透社

  经济衰退与日圆国际化受阻,其实是日本几年来发展停滞的“一体两面”。回顾日本经济的发展历程,一方面传统的增长模式很难再适应日本的经济结构,更可能加剧资产负债表衰退;另一方面日本的产业转型十分缓慢,甚至在某些领域正在失去国际竞争力,并进一步削弱经济增长预期和发展活力。

  2022年5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执董会完成了五年一次的特别提款权(SDR)定值审查,其中日圆的权重从8.33%降至7.59%。2021年12月末日圆世界货币储备份额为5.57%,国际支付的市场份额为2.58%,几乎停滞不前。

  一、国际化的历史沿革

  二战后,日本经济快速崛起与国际贸易份额大幅提升为日圆国际化创造了有利条件,但美元霸权体系下的日圆国际化具有先天缺陷,并在当时的自由化思潮影响下,日圆国际化经历了从被动到主动,再到被迫收缩的过程。

  受制于国际美元霸权体系。日本二战后的政治、经济、贸易均受到美国主导的国际秩序束缚,日圆从根本上是在美元霸权体系下成长起来的国际货币。20世纪末至21世纪初,日本学界认为“美元中心制”短期内不可能改变,建议将货币目标从“直接谋求国际货币地位”转换为集中力量“扩大日圆在亚洲地区的影响力”,即日圆亚洲区域化。外界应该认识到,丧失独立性的货币国际化很难保持稳定,还可能引发经济金融危机。

  经济崛起后主动推动日圆国际化。上世纪70至80年代,日本经济总量一度跃升至全球第二位,为推动日圆国际化奠定了坚实的经济基础。自70年代起,日本政府及经济、企业等各界精英人士开始主动谋求日圆国际化。1973年7月日本经济调查协议会发布《国际货币新秩序与日圆》报告指出,未来的国际货币制度将是以SDR为中心的复数基轴货币体制,日圆也将成为基轴货币之一。国际清算银行(BIS)数据显示,1980-1991年间欧洲货币市场存款总额中日圆占比从2%升至11%,1984-1990年间日圆在全球官方外储中的占比从4%升至约9%。

  经济与金融自由化思潮全球涌起。二战后日本经济和金融制度基本上偏向保守,对于银行、证券及跨境投资等实施严厉监管。自20世纪70年代起,西方国家掀起了新自由主义思潮,当时的日本各界对此表示支持。在此背景下,日本政府提出了金融“大爆炸(big bang)”计划,促进日本金融全面自由化和国际化,改革现有的银行管理制度及加强证券公司业务的自由化,在推动金融监管放松、汇率管制及利率市场化等方面不遗余力,先后多次修订《外汇管理法》、建立新的《外汇及对外贸易法》、加快外汇市场改革、加快向金融开放经济体的目标迈进。日本政府和金融监管部门通过日圆自由兑换、汇率市场化,以及大力发展离岸日圆市场等方式将日圆国际化推向了新的高潮,跨境交易全面放开,同时大量的国际资本涌入日本金融市场,导致日圆持续大幅升值。

  日圆国际化从初期的主动推进到后期的被动调整。由于缺乏自主性,加之配套制度不健全,以及一些当时日本政府错误的改革,导致日圆国际化受阻。整体而言,日圆国际化的失败源于内外多重因素影响。

  二、国际化的经验教训

  激进的金融改革和汇率政策。日本为了推动日圆国际化进程,在新自由主义思潮的影响下,过于激进地采取放松汇率管制等措施,主要包括取消利率管制、放宽金融机构业务限制、放宽金融市场交易活动管制、对外开放金融市场等。由于采取一系列汇率改革和放松监管政策,使得金融投机现象严重,大量的国际游资进入到日圆市场,催生出后来的资产泡沫,而日本各界执迷于采用低利率政策,率先推动宽松货币。

  长期来看,国际游资并未成为助推日圆国际化的动力,反而导致日圆汇率波动更加剧烈,造成跨国企业对使用日圆结算的信心不足,汇率的不稳定性也削弱了日圆的国际信用基础。研究显示,日圆汇率自1971年的近四十年来,年均汇率波动超过10%的年份超过三十年,有将近三分之一的年份汇率波动超过20%,过高的波动反而助长了市场投机情绪。

  经济转型难以支撑日圆国际化。日本曾经在汽车、制造业、精密仪器等方面领先世界,成为国际出口贸易的“宠儿”,也为日圆国际化打下坚实基础。但日本经济发展格局逐渐脱实向虚,大力发展房地产市场和金融业,国内消费需求又出现下降,人口老龄化和随之而来的经济低迷导致产业转型缓慢。世界银行数据显示,1980-1996年日本经济全球占比长期保持在10%-15%,其后不断走低,2019年更降至5.8%左右。同时,日本在科技革命与产业升级过程中开始“掉队”,难以支撑经济稳定增长势头。

  日圆国际化存在战略失误。日本政府在推进日圆国际化进程方面存在一些战略失误,主要表现为两点:

  其一,日圆国际化未能突破旧有国际货币体系,错失重要的机遇期。早期日本政府对日圆国际化并不重视,直到1980年代中期才开始大力推进,不但错过了1971年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后“美元中心制”的崩溃,并且未能抓住20世纪末21世纪初欧元建立前的窗口。

  其二,日圆国际化缺乏统筹的战略规划,经历了从被动到主动再到被动的过程。日本贸易在20世纪80年代已经占据了国际市场的重要地位,日圆国际化已具备比较好的经济基础,但日本政府对日圆国际化相对保守,仍持中立立场,又在《广场协议》签署后贸然采取激进的金融改革和开放政策,“规则滞后”使得外资大举涌入,日本市场陷入“空洞化”的尴尬境地。虽然日本政府亦将日圆定位转向亚洲区域性货币,通过日圆贷款、日资跨国企业扩张,以及日本政府援助等方式谋求亚洲化,但仍难掩盖日圆衰退的事实。虽然日圆发展成为国际外汇交易货币,却未能在国际结算和国际储备货币等关键领域取得突破,实质上反映出日圆国际化的局限性。

  三、国际化的未来展望

  三十年来,日本经济从崛起再到逐步迈入缓慢发展期,伴随着资产负债表的衰退,日本经济的创新活力也被人口老龄化和宽松货币政策所侵蚀。在科技创新受阻、产业转型受挫、国际竞争加剧的大背景下,日圆国际化充满了曲折,其间有许多深刻的经验教训。

  回顾日圆国际化进程,其间经历了短暂的加速后陷入衰退,凸显了货币国际化的长期性、复杂性和多元性。虽然日圆并未取得与其经济实力相匹配的国际地位,但在国际金融市场和国际货币体系仍占据一席之地,成为比较重要的全球性货币。然而,日圆国际化二十年来毫无进展。2003年,日圆国际化研究小组发布报告,重申了日圆国际化进程可能因为日本经济的长期衰退,以及由此导致的日本经济信心丧失而放缓。

  日圆国际化之所以未能取得更大的成绩,并最终从“国际化”降维至“亚洲化”,其中既有政治经济、货币金融等因素,也有金融开放政策、离岸市场及汇率制度等因素。加利福尼亚国际政治经济学教授本杰明.J.科恩(Benjamin J. Cohen)专著《货币强权》一书中提出,货币的国际化本身是激烈竞争的产物。

  当前,日本经济复苏困难重重,与欧美发达经济体货币政策背离,造成了日圆的持续大幅度贬值和日本债券市场的潜在风险剧增,避险和投机货币的特征增强。总体而言,日圆国际化的逐渐式微是本国经济科技实力萎缩的表征,也反映出国际货币体系变革的复杂性,意味着未来国际货币走向多极化仍漫长而曲折。

(本文仅代表个人观点)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