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首部真正在太空拍摄的电影,将在国际太空站实地取景。其实,太空商业化计劃有助加快太空经济发展。提起太空经济,大部分人会直接联想到商业太空旅遊,但其实所谓“太空经济”,是指包括各种太空活动所创造的产品、服务、市场以及形成的相关产业。而太空商业旅遊仍需要相当长时间发展,离真正产生经济贡献仍有一定距离。相反,历史悠久且相对普及的卫星产业利润水平高,是太空经济的主要组成部分。据美国卫星工业协会(SIA)统计,2017年全球太空经济体量约3480亿美元,其中卫星产业佔近80%,规模达2690亿美元。而2018年全球太空经济规模上升至近3600亿美元,当中卫星产业的规模佔近2800亿美元。可见,卫星产业除了持份大,亦正持续稳定地带动太空经济发展。
根据摩根士丹利预计,全球太空产业总收入将於2040年增至11000亿美元或以上。虽然航空与国防、资讯技术硬体及电信板块等都是太空经济的新增长点,但相信行业的中短期机遇乃主要来自太空通讯的卫星产业,尤其是5G及太空互联网的推行。另外,鉴於现时人类对於网络的需求正高速递增,相反进入太空的成本正逐步递减;摩根士丹利於报告中预计,至2040年卫星宽频将佔全球太空经济增长的50%或更甚将高达70%。事实上,世界上仍存有很多互联网服务水平较低或互联网尚未覆盖的地区,而推动太空卫星宽频的发展将有助这些地区尽快获得互联网服务。近日,美国SpaceX旗下的Starlink所提倡的全球大WiFi计劃(透过由近地轨道建立大量用於通讯的卫星网络以提升地球网络速度)亦正随着其第422颗卫星於地球轨道成功运行而逐步实现。随着现代科技发展以及市场对行业潜力日益关注,太空行业将来应在全球经济中担当举足轻重的角色。
太空行业的前景虽令人憧憬,但投资者必需留意,太空企业的资本投入庞大,而且需要相当长时间的发展,需确保其营运资金足够未来发展之用。如英国卫星公司OneWeb虽为创投们看好的潜力公司,并已於太空部署74枚通信卫星,但在新冠肺炎疫情重创全球股市之际,因未获新资金支持而宣布破产。故此,投资者谨慎留意相关企业的营运状况、负债水平及现金流,并小心衡量箇中风险。
(作者为安里控股董事总经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