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全球最大互惠基金公司领航宣布退出香港ETF市场,并计劃将亚洲总部由香港迁往上海,同时,由南方东英推出的香港首隻恒生科技指数ETF(03033)於上星期五首日上市,开市竞价时段曾报出20元天价,较资产值高出近170%,有投资者以开市价20元直接买入,导致惨输六成,事件引起市场高度关注。
ETF其实对於香港的投资者而言理应不陌生,因为香港首隻ETF产品盈富基金(02800)早於1999年推出市场,属当时亚洲市场除日本以外的首隻上市实物ETF。但时至今日,香港ETF市场发展却偏偏逊色於其他亚洲市场。以全球ETF市场份额计算,香港ETF交易仅佔全球的0.6%,远较亚洲其他市场如日本的7%及中国内地2%为低。另外,根据港交所的统计,香港2019年首十个月的ETF每日平均交易量约为45亿港元,佔港交所平均每日交易量仅5%。而国际级投资研究机构MorningStar的统计显示,美国ETF交易量则佔美国全部交易所的35%至40%交易量。可见,作为国际主要交易所,香港ETF市场的发展明显相对缓慢,规模较小,因此不难理解领航撤出香港的决定。
笔者认为本地ETF之所以未能如美国般发展,主因是市场并不了解ETF产品,加上本地机构未有配合市场调整规例。以南方东英恒生科技指数ETF为例,有投资者以偏离资产淨值的价格接货,意味着其在不理解该投资产品的价值下进行买卖。若要避免以上情况再次发生,其实港交所只需在不影响市场交易的情况下作少许调整,例如要求发行商及股票交易平台以资产淨值参考价作为上市首日的参考价,并显示偏离参考价的百分比,令投资者可轻易察觉到有否大幅偏离资产淨值。
其实投资港股ETF没有印花税,买卖成本较投资其他互惠基金或直接投资股票低,且又能透过ETF被动式的投资组合分散风险,对资金有限的投资者而言相对吸引。不过,始终ETF属投资工具的一种,始终有其风险所在,例如近期多隻科网股已录得显著升幅,而市场亦开始有人质疑科技股出现泡沫,因此入手科技股相关的ETF存在一定风险。故投资者若然有兴趣投资ETF,建议先要了解其资产淨值,避免以不合理价钱购入,亦必须查阅ETF的追踪目标,以了解投资风险,不宜盲目高追。
(作者为安里控股董事总经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