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财经 > 港股 > 正文

安里人语/算法隐藏的歧视与垄断\徐佩芝

2021-10-15 04:27:21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如今,算法(algorithm)在社会上的运用已日益广泛,渗透在电子商贸、搜索引擎、信用贷款、社会治安等不同场景中。

  在人工智能的大背景下,人们的数据被广泛收集,算法通过精准识别不同人的社会地位,区别化地将人们束缚在自身的数据茧房之中,其作出的决策很可能会固化社会歧视,加剧社会不公,造成“算法歧视”。

  “算法歧视”是指运用大数据将用户定型,并会滥用所得结果对人们进行价格歧视、性歧视、就业歧视、教育歧视和信贷歧视等;而当这些歧视发生时,往往难以察觉,即使察觉了也难以维权。

  该类歧视现象在世界各地屡见不鲜。早在2019年,美国企业家David Heinemeier Hansson就曾在社交媒体上公开指责Apple Card涉嫌算法性别歧视,Hansson夫妻在申请时提交的是联合纳税申报表,且妻子的信用评分更高,他的信用额度却是妻子的20倍。

  今年,韩国计程车行业组织指责互联网巨头Kakao(35720.KS)旗下的计程车软体Kakao Mobility将订单优先分配给该公司的付费会员司机,而不是离使用者所在地更近的非会员司机,导致非会员计程车司机匹配乘车请求的机率降低。

  “算法歧视”现象的产生,主要可归因于移动互联网时代下的新型垄断,或者说一些平台企图滥用自己的强势地位垄断市场。消费者往往在消费时不知不觉地向平台提供大量个人资讯,导致大型平台公司过度收集甚至滥用消费者信息的情况时有发生。

  越来越多互联网平台参与涉嫌垄断违法的行为,包括滥用平台管理权、限制交易与优待自营业务、滥用数据和算法控制权、实施排除或者限制竞争的行为和不合理地实施并购或者内部整合等。

  为防止“算法歧视”情况进一步恶化,不同国家如法国及中国等反垄断监管持续推进,严管“算法歧视”与操纵。科技的不断发展令社会进步,但同时也造成漏洞和灰色地带,为各国政府监管部门带来了新挑战。监管部门或应强化反垄断监管和维护公平竞争,以保障消费者权益。

  然而,治标不治本,作为“算法歧视”的始作俑者,科技公司更应该坚持科技伦理和公平原则,在利用大数据优化服务、让客人有更佳体验的同时,致力为消费者提供平等的服务,避免人们因为“算法歧视”在日常生活中受到不公平待遇。

(笔者为安里控股董事总经理)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