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报讯】新一份财政预算案提出,新财政年度将发债1200亿元,未来五年计划发债逾6000亿元。市场有声音关注政府需要借贷度日,并可能出现结构性财赤。财政司司长陈茂波反驳指,发债所得资金,并非不会用作支付特区政府经常性开支。同时,预计经营账户及综合账户,将分别在2年后及3年后恢复收支平衡,市民毋须担心特区政府出现结构性财赤。
IMF认同本港财政稳健
陈茂波补充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早前来港,就《基金组织协定》第四条展开磋商讨论时,亦指特区政府财政非常稳健、有充裕的缓冲空间。陈茂波在日常工作中接触到的评级机构、金融机构,以至专业投资者和金融市场人士,亦欢迎和赞同特区政府应多发债,善用市场资金,确保各个基建投资项目能按时推出。他早前表示,会维持特区政府借贷于稳健水平,预计2024/25至2028/29年度期间,政府债务占本地生产总值(GDP)比率将介乎约9%至13%,“远低于大部分其他先进经济体”。
对于发债息率是否要4厘至5厘才有吸引力,陈茂波认为,发债要审时度势,而特区政府现时大约有7000亿元储备,不会急于一时发债,又指息口始终会回落,特区政府会掌握合适的发债时机。
有别于经济起伏产生的周期性赤字,结构性赤字源先于经济或社会结构出现变化,导致连续数年出现财政赤字,例如税收下降,但政府的支出并没有相应地减少。有专家指出,特区政府出现财赤,很大原因是近年的卖地收入大减有关,这亦与楼市变化有密切关注。楼价持续下滑,加上疫情期间滚存大量新盘待售,发展商投地意欲低,从而出现连续多幅地皮流标,直接影响库房收入。然而,当楼市结束逆周期,转向顺周期,将会利好土地市场交投与估值,带动财库收入回升,从而逐步解决财政赤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