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财经 > 田湾点经 > 正文

人脸识别与隐私边界

2020-09-20 04:23:41大公报 作者:李灵修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图:旷视科技在服贸会展台的智能机械臂/中新社

李开复上周出席活动时透露,曾在旷视科技创业初期帮助公司找到美图和蚂蚁金服等合作伙伴,并从后两家公司获得大量的人脸数据。此番言论再次挑动大众对于网络隐私的神经。正处于上市冲刺阶段的蚂蚁集团急忙澄清,从未提供任何人脸数据给旷视科技。李开复亦在微博致歉称这是一次“口误”。

据笔者了解,如蚂蚁集团这种体量的客户,通常不会将关键数据直接与技术服务机构“共享”。旷视科技很可能只是提供算法,在蚂蚁集团的私有云平台上采集数据,并按照客户需求进行优化。但这并不意味着,公众的人脸数据完全没有泄漏的风险。因为很多中小客户并没有蚂蚁集团的平台资源,而是直接使用CV(计算机视觉)公司的公开云服务,相当于扩大了后者的数据积累。

对于CV公司而言,人脸识别算法需要大数据的“喂养”,才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此举无疑会牵扯到隐私边界的问题。在中国内地的互联网产业环境下,个人隐私长期处于被忽视的状态。2018年,百度董事长李彦宏曾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称,“中国人对于隐私问题没有那麽敏感,很多情况下他们愿意用隐私交换便利性。”但更准确来说,内地用户多数时候是因为“没有其他选择”,被动接受了“隐私换便利”的交易。

由于科技的发展快过社会伦理的演进,现代人时常要对技术应用做出纠偏。2019年,美国三藩市、萨默维尔禁止了人脸识别应用;微软删除了旗下人脸识别数据库;谷歌更是中止了与美国国防部的合约,即利用无人机的拍摄内容进行AI分析,同样是涉及人脸识别技术。

前文提及的旷视科技较为香港市场所熟知。该公司2019年向港交所递交了招股书,但由于上了美国商务部的“实体清单”,IPO事宜一度没了下文。旷视科技此前已经历四轮融资,最新估值达113.92亿美元,其中蚂蚁金服和阿里巴巴合计持有近三成股份,算是半个“阿里系”。

去年9月,旷视科技对外展示一项AI辅助教学应用,通过智能摄像头监控课堂环境,识别与记录学生举手、听讲、睡觉、玩手机等行为。相关报道随即引发广泛争议。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