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财经 > 田湾点经 > 正文

金融科技上市潮(之四) | 漫漫转型路

2020-11-15 04:23:29大公报 作者:李灵修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鉴于金融科技三巨头先后递交IPO申请,笔者在本系列分析文章第一篇《疫情神助攻》中写到,“今年对于Fintech行业来说足以载入史册”。不料一语成谶,金融科技监管环境出现巨变,不仅蚂蚁集团延期上市,听说京东数科也要推迟挂牌时间,只有陆金所抢先一步登陆美股成功。

外界将行业监管风向的转变,归结于马云在外滩金融峰会上的“祸从口出”,但从一系列“组合拳”政策看出,今次针对金融科技的监管收紧酝酿已久,背后是一整套的顶层设计,只是“恰好”在蚂蚁上市前夕祭出。

早在9月24日,人行副行长范一飞就在支付清算论坛上,“喊话”互联网企业要配合监管机构整顿信贷业务。11月2日,人行等四部门约谈蚂蚁集团管理层。紧接着,中国银保监联手人行颁布《网络小额贷款业务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11月10日,配合《关于平台经济领域的反垄断指南(征求意见稿)》的出台,周小川在博鳌亚洲论坛上表示,互联网科技巨头掌控大量数据,已形成垄断,抑制公平竞争。

在此背景下,蚂蚁想要重新上市,势必要调整业务及重新估值,业内普遍预测需要半年时间准备。做此判断,一方面是有报道指,董事长井贤栋在内部会议上称“(上市)保守估计被推迟半年左右”;另一方面,依据上交所规定,IPO不予注册的六个月后,发行人可再次提出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申请。

然而,按照网贷新规条例,蚂蚁几乎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完成合规整改。首先,公司要将联合贷款的出资比例由5%大幅提高至30%,粗略估算,蚂蚁增资规模或达千亿水平;其次,根据“小贷监管地必须与互联网平台在同一区域”的要求,蚂蚁还要将旗下小贷主体公司从重庆迁册至杭州;再次,蚂蚁还要重新审核小贷牌照。

更为棘手的问题,还是在于蚂蚁的自我定位。从招股书来看,目前蚂蚁的传统信贷业务与科技助贷业务各占一半,若都以科技公司模板估值,则有让股民接盘的嫌疑;若都以金融公司模板估值,则股东的投资收益将大幅缩水。经过此轮与行业监管的博弈,蚂蚁的转圜空间愈见狭小,最终有可能出现的情况是,蚂蚁分拆业务为从事信贷的“蚂蚁金控”与负责助贷的“蚂蚁科技”。

如果事件发展如上述所料,蚂蚁再次申请上市的间隔需要以年计。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