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财经 > 田湾点经 > 正文

宏观政策目标 稳就业控通胀

2021-03-01 04:24:41大公报 作者:李灵修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考虑到疫情影响持续、全球复苏不均衡,中美关系待理清等一系列因素,中国所处的境内外环境依然复杂严峻。也正因此,我们可从今届全国两会的定调中,一窥未来数年的政策发力方向,明晰时下经济发展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去年政府工作报告中的最大亮点,无疑是没有设立经济增长指标。但外界根据预算赤字率及新增就业人数等指标倒推,判断出中国经济实际增速将落在2%至4%的区间内。而事实上,2020年中国GDP增速录得2.3%,显示在疫情冲击下经济增长依然符合预期。

那么,今年两会是否还会延续“不设目标”的“传统”呢?在1月份举办的“中国财富管理50人论坛(CWM50)”上,前人行首席经济学家马骏发言称:“从今年开始应该永久性取消GDP增长目标,而把稳定就业和控制通货膨胀作为宏观政策最主要的目标。”该言论不仅在业内引发轰动,甚至造成当日股市出现大幅波动。

要知道这已经不是马骏首次提出取消GDP作为经济目标了。早在去年3月31日,他就表明“中国2020年不再设定GDP增长目标”,结果也正如其所预计。加之马骏头顶“人行智囊”的光环,“永久性取消”似乎是板上钉钉了。

在笔者看来,2021年设立明确的GDP目标属实没有必要,因为去年的增速“深坑”会扭曲指标的参考价值,从而产生读数“陷阱”。据IMF(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发布的新一期《世界经济展望》预测,2021年中国GDP增速将达8.1%;而内地也有分析师预计增速会在9%以上。但超高增速预期来源于去年的低基数,并不能很好反映出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若今年政府给出8%以上的目标,又会为2022年大幅下调经济增速埋下伏笔,造成社会及市场不必要的恐慌。

参考去年的做法,本届全国两会大概率不会设置具体目标,而是通过其他隐性指标给出增速区间,相信中枢值在8%左右。但对于“永久性取消GDP增长目标”的猜测,笔者又认为不太现实。目前中国经济体制仍有行政计划的特色,需要一个年度增长目标来协调各方面资源。虽然政府考核“唯GDP论”已被诟病多时,但如果取消GDP目标,眼下还没有哪一项数据具备同等的指导性作用,如新增就业统计就存在一定滞后性。 (两会前瞻之一)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