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财经 > 田湾点经 > 正文

通胀迷思之一 | 美国金融与中国砖头

2021-04-25 04:23:42大公报 作者:李灵修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花旗银行月初发布调查报告,去年香港千万富翁人数达51.5万,创出历史新高。这与我们印象中百业艰难的疫情环境不符,其实“富人通胀、穷人通缩”并非香港所独有,但为何货币超发只引发了资产类价格大涨,用来衡量通胀水平的消费者物价指数却欲振乏力?

  有人将之归咎为疫情因素干扰,由于防疫措施打压了居民消费意欲,资金只能流向资本(物业)市场。但自2008年金融危机后开启量宽时代,“资产通胀、实业通缩”的结构性扭曲就长期困扰着全球经济发展,造成社会贫富差距进一步扩大,新冠疫情只是将这一问题充分暴露出来。

  金融学中的“坎蒂隆效应”是指货币增量不会同一时间反映在所有的价格上,货币量增加会导致不同商品和要素价格涨幅程度不一致。这背后的差别主要与货币投放的方式、渠道,以及资产抵押物有关。

  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后,全球进入信用货币时代,各国央行投放货币需要相应的资产抵押物托底。我们来看一下中美两国央行的资产负债表分布。美联储的主要资产是美国国债与房地产抵押债券,这也是美元扩张的“信用锚”。美联储垄断美元发行权,可以直接在债券市场上购买国债及住宅抵押债券,从而推动金融资产的价格上涨。

  在中国人行的资产项目中,外汇资产的占比最高,于2013年12月曾达到峰值83.29%,其后逐步下降,至去年3月这一比例为58%。在此期间,外汇资产下降造成的缺口由一种名为“对其他存款性公司债权”的资产填补,其实就是人行通过MLF(中期借贷便利)、SLF(常备借贷便利)、PSL(抵押补充贷款)等流动性工具向商业银行举债。

  那麽,商业银行的资产来自哪里?从2008年至2017年,工农中建四大行累积投放信贷规模252.76万亿元(人民币,下同),其中个人住房贷款占比27%,制造业贷款占比19%。此外,过去十年间,房企从四大行贷款的规模总计87.96万亿元,占比34.8%。由此可知,与房地产相关的信贷不仅是中国商业银行最主要的资产,同时也是货币扩张的主要流向。

  鉴于美国的金融市场与中国的房地产市场离“钱”更近,也就能够更早享受到央行的放水红利,但这并不能完全解释美股与中房的“不败神话”,盖因在自由市场中,资金会填平一切价值洼地。譬如楼市价格飙升,投资风险也相应加大,资金就会寻找其他投资标的,可流向制造业抑或消费市场。但事实上,这种情况并没有发生。

  问题就在于央行的干预主义加固了资产泡沫刚性。每当资产价格出现风险时,央行就会亲自下水捞市,刺激了市场投机心态。最新案例就是,去年3月美股十天四熔断,美联储开启无限量化宽松,造就本轮“人工牛”。央行从“最后贷款人”堕落至“最后买单人”。

  扭曲的货币政策是结构性通胀的诱因。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