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财经 > 田湾点经 > 正文

疫苗经济学之三 | 日本疫苗“失去的三十年”

2021-06-13 04:23:49大公报 作者:李灵修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近期本港商家相继推出鼓励打疫苗的计划,从接种预约情况来看效果显着。当然,我们不能指望依靠“抽奖”完成群体免疫,但打针群体的增多,的确有助于社会破除疫苗副作用的“心障”。毕竟对于个人来说,选择接种与否,关键在于风险收益比的考量。只有更多人相信疫苗安全有效、愿意去接种,才有希望实现公众利益最大化。关于这点,日本的教训值得我们借鉴。

  日本的疫苗产业曾经处于全球领先地位,其在1948年首次制定《预防接种法》,建立了疫苗强制接种制度。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日本亦向中国内地援助大批儿童疫苗,甚至一度对美国反向输出疫苗技术。但也在这段时期,日本爆出多宗疫苗危机事件,其中最为着名的是关于一款麻腮风三联疫苗(MMR)。该疫苗1987年上市后连续出现副作用个案,各地涌现大量针对政府的集体诉讼。

  最终迫于社会压力,日本成为了世界上唯一禁止使用MMR疫苗的国家。到了1992年,东京高等法院在极大争议之下裁定,疫苗事故受害者可通过《国家赔偿法》向政府索赔。两年后,日本政府修改了《预防接种法》,将疫苗接种性质由“强制”改为“义务”。自此,日本疫苗接种率大幅下滑。

  上述判决使得日本与药厂背负起沉重的诉讼风险,因为疫苗受害者在获得政府赔偿之后,还可通过《国家赔偿法》继续向政府索赔,并以1995年通过的《制造物责任法》向药厂索赔。

  而反观欧美等国多采用“无过失赔偿制度”(no-fault compensation),即接种者出现经认可的重大副作用,将由政府成立的补偿基金拨款予以救济,受害人一旦诉诸该制度就不可再起诉政府及药厂。这一制度旨在保证政府疫苗接种的强制推行,以及维护药厂研发疫苗的积极性。

  由于日本政府对于疫苗的保守取态,在国内设立了极其严格繁复的审批程序,几乎只限于海外接种十年以上的“安全疫苗”才有资格获批。1990至2006年,日本新上市的疫苗只有两款;同期美国有十七款,其中甚至包括多款日企研发、但未获日本本国批准的疫苗。

  2013年4月起,日本政府将HPV疫苗列入“官方推荐”的免疫接种计划,并组织12至16岁女生免费接种,但因为部分接种者出现不良反应并通过YouTube广泛传播,政府很快撤销了“疫苗推荐”,目前日本女生HPV接种率已从高峰期的70%下降至不到1%。

  本国疫苗产业衰落、海外进口标准严苛,再加上民众普遍对疫苗持怀疑态度,共同构成了日本如今的防疫短板。截至本周五(11日),日本每百人接种16.93剂疫苗,该数据在发达经济体国家中垫底。但事实上,眼下日本政府囤积了大量新冠疫苗,接种速度缓慢是因为地方缺少疫苗接种中心,多是采用家庭医生上门打针的方式,接种过程中也错漏百出,背后反映出当年日本完整的疫苗接种体系已经荒废。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