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财经 > 添翼经济评论 > 正文

“双管齐下”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2021-08-27 15:11:55大公网 作者:贾甫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8月17日,北京市正式宣布,新的学期将大面积、大比例推进教师跨校、跨学区的交流轮岗。深圳、上海等城市也开始试点教师轮岗制度。这一政策的初衷旨在打破义务教育的不均衡发展,创造更加公平普惠的受教育条件,抑制“择校热”等问题,降低家庭的孩子教育成本,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目前来看,这一政策的实施主要是政府行为,若要达到更好的预期目标和效果,那么在未来还是要发挥市场在教育资源配置中的作用。

  众所周知,当前义务教育发展不平衡是面临的主要问题。这种不平衡导致了教育的“囚徒困境”,引起了一系列社会经济问题,如“择校热”“学区房热”等。微观层面,这些问题推高了家庭的教育成本和生活焦虑,削弱了家庭的消费能力,抑制人们的工作积极性。宏观层面,则引起了房地产泡沫、“资金脱实向虚”、教育不公平等问题等,继而影响经济高质量发展。

  这种不平衡发展主要是由供给侧发展不充分发展引起的。供给侧不充分发展表现在多方面,如一些学校在区位、办学条件、文化氛围、管理方式和师资建设等方面比较薄弱。其中,师资队伍是主要弱项。观察国内教育行业,学校知名度越高,优秀教师就越多,教学质量就越高,招生也就越好。这样,知名高校就形成了良性循环,并对其他学校构成虹吸效应,最终形成教育的马太效应。

  对此,教师轮岗制度是一种解决思路。这一政策可以看作是“先富带动后富”的应用,对普通学校的教师可以形成示范作用,促使教学质量提升。但是,这一政策只是对现有师资力量的再配置,属于存量改革,与帕累托改进有差距。而且还有一些疑虑有待解决,如教师流动成本、教师工作积极性、管理有效性和学生适应性等。如果没有健全的教师利益补偿机制和教学评价激励机制,这些问题可能难以提高普通学校的教学质量,反而会降低重点学校的教学质量,进而引起整体教育质量下降。也就是说,教师轮岗制会面临如下风险:以整体教育质量下降为代价实现教育均衡发展。显然,这一潜在结果不符合政策初衷。

  回顾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的众多改革成就,一个重要原因是政府选择了渐进式的增量改革,实现了公平和效率兼容。因此,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理想选择是:按照“木桶理论”和帕累托改进原则,在重点学校师资保持不变的条件下,增加义务教育资金投入,提高教师待遇,促进师资竞争,吸引更加优秀的人才进入教育行业,补齐普通高校的师资短板。这样既不会对知名学校、学生和家长造成损失,也会增进普通学校及其学生的利益。更为重要的是有助于从根本上解决供给侧的师资不充分发展问题,推动优质教育长期均衡发展。

  可见,这一举措需要“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双管齐下。首先,教师如何做选择交由市场。改革经验表明,在微观领域,把选择权给教师和学校,让其自主决策,自担风险,按照各自意愿和需求从事,在很多情况下也会增进社会整体利益。相反,政府干预教师和学校之间的配置状况,将从多方面扭曲激励:一是增加教师成本和学校管理成本;二是引起风险和责任转嫁问题;三是出现隐性“寻租”现象。这些扭曲及其隐性成本将导致优秀教师退出教育行业,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现象,进一步降低教育整体质量。

  其次,政府主要提供政策和经费支持,加大对普通学校特别是落后地区的学校支持,推动区域、城乡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若有可能,加大对整个教育行业的政策倾斜,引导高端人才流向教育领域。尽管这一做法会让政府在短期内承受资金压力和社会舆论压力,但是考虑到教育对基础科学、科教兴国战略、国家竞争力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决定性意义,这种短期成本可以忽略不计。

  总之,既要充分发挥市场在教师进入、配置、评价和退出等方面的激励作用,也要发挥政府在办学条件、教师待遇和政策支持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唯有将“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有机结合,才能补齐短板,促进正向激励和优胜劣汰,进而解决义务教育不平衡不充分发展的供给侧问题,形成均等化的教育条件,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最终实现义务教育优质均衡长远发展。

  (本文作者贾甫系北京语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副教授,硕导,添翼数字经济智库副院长)

责任编辑:陈运欣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