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中国内地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唯一不变的主题是改革。虽然去年政府的关注焦点是保持金融体系稳定,但其他两项带来意外增长的领域是供给侧改革及环境保护。这两个领域的法规执行更为严格,而且效果远大於我们的设想。目前,随着中国进入下一个十年的发展阶段,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是关键投资主题是什麼?
目前广泛讨论的话题包括中国内地快速及持续推进城市化、经济特区的发展、产业升级及推动创新,特别是“一带一路”计劃。这些主题在未来将会继续发挥影响。
但对投资者而言,更重要的是,中国金融体系持续改革、调整结构及逐渐开放。无论中国内地经济增长出现硬着陆、软着陆或停滞不前,其中一个重要的话题是金融系统的槓杆水平。虽然与其他已发展经济体系(如日本)相比,槓杆比率并无异常偏高。我们发现更令人担忧的是债务增长的速度。
目前为止,中国庞大的债务一直由国内信贷提供支持。截至2008年底,金融体系的资产总值佔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为248%,其中四大银行的资产佔过半数。截至2016年6月底,该数据已增加一倍至441%,而四大银行所佔比例已降至四分之一。与此同时,非银行金融信贷、小型银行及财富管理产品所佔比例录得大幅增长。
当局已清楚认识到该问题,而政府近几年已採取协调行动作为应对。当局已採取措施提高金融管治及专注於去槓杆化,从而降低对信贷驱动型增长模式的依赖。随着通胀预期升温及流动性收紧,中国的利率亦已跟随上升。
以短痛换来长远利益
由於中国内地尝试在收紧流动性与保持经济增长之间取得平衡,短期内将会面临更多痛苦。任何政策调整均会带来不明朗因素,但这些举措对於确保长期增长必不可少。
供给侧改革方面,政府已取得巨大进展,中国相关的商品价格已由2016年的低位回升。鉴於环境保护已成为政府的最重要议程,经济产量出现大幅下降。2015年至2016年,钢铁及煤炭行业的产能削减幅度平均约为10%,而今年或会进一步削减2%至3%。新项目的审批亦出现放缓,新增产能直至2020年方会投产。与此同时,经济增长进一步放缓亦导致需求增长减速。因此,原材料价格上升或会对部分中游消费及工业公司的利润带来压力,并会於2018年引发通胀压力。
利好方面,商品及服务消费将为经济增长带来缓衝,而受惠於整体结构性增长趋势,经济增长仍维持强劲。鉴於不同地区的多元化发展,消费及服务已成为中国经济的关键部分。受惠於消费升级趋势,我们仍看好部分消费及服务股。随着城市化快速推进及财富增长,消费升级趋势已扩散至三四线城市。
A股在环球市场佔比提升
在快速改革的环境下,预期市场将会出现波动。而无论中国採取怎样的路线图以实现长期目标,最终的结果是中国内地金融市场在全球主要指数中所佔比例必然会增加。中国在全球指数中所佔比例增加或会比预期更早实现,这将为不同的市场带来独特的机遇,包括大中华上市股票及美国存讬证券(ADR)。
2017年6月,MSCI宣布将222隻中国内地A股股票纳入关键的新兴市场及环球指数系列。
自2018年9月3日起,按5%的纳入因子计算,A股市场在这两项基準指数中,所佔比例将分别达到0.7%及0.1%。与中国境内市场的实际规模相比,该比例仅为沧海一粟,但此举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因这表示中国内地A股市场现已获认可为可投资的资产类别。长期而言,中国的纳入因子由5%逐渐提高至100%亦不足为奇。若按全部股票被纳入指数计,中国内地A股将佔MSCI AC亚洲(日本除外)指数的16%,而按5%的纳入因子计仅为1%。中期而言,MSCI或会将更多中国中型股纳入其指数系列。
值得一提的是,实施互联互通机制是为中国获MSCI接纳铺平道路的一个重要里程碑。2014年底开始实施的沪港通计劃,为中国内地A股的外国投资带来重大变化,该计劃允许国际投资者透过香港券商买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的合资格A股股票。2016年12月实施的一项类似计劃,亦允许外国投资者买入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的证券。
互联互通让股市进新时代
这些动态显示中国内地股市的开放程度已显著提高,而中国内地股市现已成为仅次於美国的全球第二大及最具流动性的股市。以往,中国内地四大银行、三大电讯公司及三大石油公司的股票在总市值中佔极大的比重。中国境内上市的股票总数超过3300隻,在实施互联互通机制後,环球投资者现时能够对其中近1500隻股票进行投资。选择的範围非常多元化,包括许多快速增长行业的小型及中型“增长股”,如资讯科技、科学、医疗保健及科技,以及消费类股票(包括红酒及啤酒)。
简而言之,虽然中国内地调整政策及经济结构以推动下一阶段的经济增长,短期内市场或会出现一些波动,但中国内地股市将会在环球投资组合中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毫无疑问,中国内地股市即将进入新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