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港闻 > 正文

李家超选举政纲:同为香港开新篇(全文)

2022-04-29 16:44:18大公文汇全媒体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第六届行政长官选举将于5月8日举行,行政长官候选人李家超今早(29日)举行政纲简介会,并且邀请地区及基层代表出席。他公布政纲有四大纲领,第一是强化政府治理能力;第二是精简程序多管齐下,提供更多安居之所;第三是全面提升竞争实力,创造持续发展空间;第四是同建关爱共融社会,增加青年上流机会。以下为李家超详细选举政纲内容:

前 言

  今年是香港回归祖国25周年,是“一国两制” 实践的历史时刻。过去25年来,“一国两制”、 “港人治港”、高度自治方针在香港全面成功落实,成为香港长期繁荣稳定的最佳保障。 回顾过去,香港获得了很多宝贵经验,需要借鑑记取;也累积了不少深层问题,需要加紧解决。面向未来,香港要从“由乱到治”迈向“由治及兴”,既有重大机遇,也面临不少挑战。我们必须有变革精神,政府、社会各界和市民必须团结起来,同为香港开新篇!

  正如我宣布参选时所讲,如能成为新一任行政长官,必将维护宪法和基本法确立的宪制秩序,守住法治核心价值,维护廉洁高效的施政基石,创造一个安定、稳固的环境,让香港无后顾之忧,可以大步前行。我将组建一个团结、高效、务实的政府,以结果为目标,致力解决问题,提升施政效率,加强管治效能,提升市民的幸福感。我们将发挥香港自由开放、联通世界的优势,巩固国际一流大都会地位,同时主动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全面提升竞争力。

  我明白,这些年来,经历一系列严峻挑战,不少市民朋友或许会感到疲累,对香港前景存有疑虑。但我坚信,香港有“一国两制”的制度保障,有各种长久以来赖以成功的优势,自由开放的香港,仍然得天独厚。通过我们共同的努力,一定能够发挥香港包容、多元、面向世界的特质,维护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提升金融、贸易、航空枢纽、科研等领域的竞争优势。香港始终是兼具自由度和发展活力的经济体,始终是国家连结世界最佳桥梁,始终是全球企业进入中国市场的最优通道。

  我和广大市民一样,每日为家人、为工作而努力不懈。45年来,我由一个前线的警务人员,到特区政府问责团队的一员,工作岗位虽有不同,但服务市民的热诚始终如一。当今世界大变,惟勇者胜。香港慢不得,也等不起。未来五年,我期望能带领香港开启“由治及兴”新篇章,与大家共同建设一个更宜居、更开放、更有活力、更团结的城市。香港将会让国家骄傲,让国际羨慕,让港人自豪。东方之珠,将会再创辉煌!

一、强化政府治理能力,团结一致为民解困

  理 念

  香港过去的繁荣发展,有赖于一支高质素的管治队伍尽忠职守,其中公务员的角色至为关键。未来5年,香港面临的国际环境更为复杂,需要应对激烈的区域竞争,政府管治,不进则退。新一届政府为满足市民期待、更好迎接挑战,需要进一步革新、优化治理能力,打造忠诚、高效、贴地的施政团队。

  新一届政府以守护法治为核心价值,坚持依法施政,加强谋划统筹,引领发展方向;以结果为目标,树立敢于做事的新风,提升公务员团队文化;以市民利益为依归,团结善用各界力量,积极为市民解决问题。

  (一)提升管治能力

  1、在“爱国者治港”的原则下,与立法会紧密合作,共同提升香港的管治能力,建立有良性互动的行政与立法关系,增加官员与立法会议员联系,促进制订政策过程时的沟通协作;

  2、积极参考现届政府提出的方案,研究政府架构重组,强化战略谋划、政策研究和整体统筹能力,提升施政效能。完善政治委任官员的岗位设置与职责分工,提升施政能力。会与现届政府沟通,并按所需程序进行。

  (二)增强统筹执行

  1、增强政府团队文化,以“我和我们”的精神处理问题,不分你我,积极互补,创造协同效益;

  2、领导官员要发挥领导才能,实践积极的领导角色,及早介入解决问题,在问题酝酿初期,即主动作出指导,确保问题初发时及早解决;

  3、于政府内,实施以结果为目标的行事方式,在第六届政府上任百日内,为指定的工作定下目标,订立“关键绩效指标”(Key Per-formance Indicator, “KPI");

  4、各部门检视运作方式、行政程序及相关法例,以减省不必要或重复的环节,提升施政效率,与时并进;

  5、强化应急能力:

  a. 增设新政府“动员机制”, 在危机出现时,按应急行动需要制定动员级别,各部门按级别提供指定人数,组成应急队伍,集中指挥,确保在危机出现时,尽快作出反应;

  b. 按应急需要,设立指挥部,由高级官员担任指挥;

  c. 按“动员机制”进行培训演练,让应急队伍有充分准备;

  6、建立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香港基本法的尽忠职守公务员文化。

  (三)奠定安稳基石

  1、落实《基本法》第二十三条的本地立法工作;

  2、就香港不同安全领域,包括金融、食物卫生、基础设施、自然灾害等,作全面风险评估,以底线思维设定预案,防范及管控风险。

  (四)团结共同解困

  1、加强政府与地区各基层组织和团体的联系,建立更多的合作渠道,提升地区施政效能,增强基层社会服务供给能力;

  2、在十八区成立“地区服务及关爱队伍”义工网络,支援政府地区工作,例如在疫情、风灾水灾等,参与支援服务;亦可在日常推行关爱行动,关顾地区老弱,团结互助,增加社会资本,凝聚民心;

  3、汇聚和培养爱国爱港管治人才,广泛吸纳人才,加入政府委员会、咨询架构等,壮大建设力量;

  4、邀请社会各界,出谋献策,各司其职,共同解决问题,同时善用智库研究能力,建构优质、多元的智库生态,提升社会整体政策研究的活力;

  5、适时恢复官员出访外国及内地省市,同时鼓励不同人士、界别代表、专业团体、社会团体等出访,把香港充满发展机遇的实况,向外广泛宣扬,说好香港故事。

二、精简程序多管齐下,提供更多安居之所

  理 念

  房屋问题是香港市民的最大关切,拥有好的居住环境是大家共同的期盼。我的目标是增加土地房屋供应。香港有解决土地房屋问题的社会条件,关键是下定决心,打通土地、规划、建造、配套各个环节,善用政府、机构、民间各方力量,持续坚定地朝着增加供应的目标迈进。

  政府将以进一步提速、提效、提量为目标,加快造地建屋的速度,缩短公屋轮候时间。会以战略眼光及全域思维,持之以恒开发土地,建立长远土地储备,令市民有更优质的居住环境,让更多市民置业圆梦,保民生安定,促百业兴旺。

  (一)精简程序,解燃眉之急

  1、研究就个别项目推行“公屋提前上楼计划”,作为一个短期应急措施。在现有的公屋兴建项目中,针对因社区或交通配套较复杂而拖慢落成时间的项目,提前建屋的流程,包括以更单一和标准化的图则设计和规划,让某数量的单幢公屋在未有全面社区设施落成前,准许先行上楼,压缩约一年时间。这个计划,让希望及早改善居住环境的公屋轮候人士,可选择提早上楼,入住这些公屋单位,有助缩短其轮候时间;

  2、更广泛运用市场力量,包括重启及优化私人参建模式,帮助兴建公营房屋,同时扩大“设计及建 造”的采购模式;

  3、就精简和优化土地房屋供应相关的程序,提交法例修订草案,落实精简程序的目标;

  4、继续多管齐下整合土地,包括适当引用《收回土地条例》收回土地。另外亦善用市场力量,促进私人土地持份者参与发展,加速和加大整体土地房屋的供应;

  5、在收地方面,协调各部门制定针对性措施,协助重置和合理补偿原土地使用人,包括寮屋住户、棕地营运者、和渔农户等,尽量减低对居住条件和经济生计的影响,并以此为契机支持行业升级转型;

  6、对公营房屋项目更广泛运用创新科技,例如“组装合成建筑法”(MiC)和“建筑信息模拟”(BIM)等,缩短建筑时间。

  (二)加强统筹,增建设力度

  1、加强统筹各政府部门的造地建屋工作,可以显著缩短供应的时间。研究设立“公营房屋项目行动工作组”及“土地房屋供应统筹组”,由司级官员带领;

  2、“公营房屋项目行动工作组”负责督导公营房屋兴建项目,在第六届政府上任百日内,提交初步加快兴建公营房屋的工作建议,包括“公屋提前上楼计划”、部门的分工协调方案、重启私人参建模式、压缩建筑设计、各种相关工程、验收等程序,目标是把部分的单位提早完成,以提升未来5年内的整体公营房屋的落成量;

  3、“土地房屋供应统筹组”负责统筹协调所有土地发展相关的政策局和部门,包括规划、地政、环境、交通、基建、社福配套等,监督各土地发展项目由规划到实施的发展,统筹整合审批流程;并制订政策方案以协助整合及释放私人土地的发展潜力。

  (三)多元发展,拓居住空间

  1、透过北部都会区发展规划、明日大屿计划等完善城市布局,研究有序推进填海造地工程,拓展香港未来发展和市民居住空间;

  2、全面审视现时占地逾一万六千公顷的“绿化地带”及占地约一千六百公顷的“棕地”,积极探讨包括用作安老院舍、住宅等不同发展的可行方案;

  3、增加并加快出租公屋单位的同时,积极提升整体公营房屋体系不同类型的单位的供应,包括绿置居、居屋、港人首置盘,并扩大“白居二”的名额,让更多合资格人士,包括中产専业人士、青年人,能置业安居,建立房屋阶梯。

  (四)基建先行,创发展容量

  1、加快研究、审视和推进已公布的重要铁路项目,例如北环綫,提升发展容量利民便民;

  2、继续就香港整体长远发展的需要,探讨铁路及主要干道基建的布局,展开研究和咨询工作;研究加强铁路公路等基础设施与深圳更多互联互通,促进香港更好融入国家发展大局。

三、全面提升竞争实力,创造持续发展空间

  理 念

  香港在金融市场、经济贸易、法律制度、专业人才等方面高度国际化,一直是香港得以持续发展的核心优势之一。未来的香港面对外部环境变化,需紧贴世界经济发展潮流,持续提升多元、包容、开放的国际城市形象,发掘更多国际脉络资源,完善自由、透明、法治的营商环境,增强城市发展活力,全力巩固提升竞争力。

  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支持香港发展四大固有优势产业(国际金融中心、国际航运中心、国际贸易中心、亚太区国际法律及解决争议服务中心),也首次加入提升、建设、发展四个新兴中心(国际航空枢纽地位、国际创新科技中心、中外文化艺术交流中心、区域知识产权贸易中心,共合称“八大中心”)。香港要发挥好“八大中心”角色,以创新驱动发展,壮大实体经济根基,主动发掘大湾区的机遇,并配合国内国际双循环格局,做好国家与世界各国互联互通的桥梁。

  特区政府要达到以上目的,必须采取主动积极、进取有为的态度,促进经济增长,以具战略性的目光进行长远规划,为市场创造容量,加强基础建设,主动向外吸引投资,吸收及挽留海内外的人才,创造出更多元、更高质素就业机会,让市民尤其是青年人,搭上经济高速发展的列车,实现个人理想,共享经济成果。

  (一)巩固金融中心,提升核心优势

  强化全球离岸人民币业务枢纽功能、国际资产管理中心、风险管理中心,及其他金融市场业务;

  (二)发展创科中心,带动经济转型

  积极发展香港国际创新科技中心,构建国际科研之都,带动政府、业界、学术界和研发界的跨领域和地域合作;

  (三)开发北部都会,激活发展引擎

  推展北部都会区的规划和建设,加强与内地的联系和互动;

  (四)塑造文化之都,推动创意经济

  在政府架横层面加强对文体旅游的总体统筹,协调发展文化、旅游、体育发展;

  (五)把握法治优势,强化法律服务

  提升香港作为亚太区国际法律及解决争议服务中心的地位;

  (六)发挥香港所长,多元自由发展

  强化对外推广及吸引投资,协助中小企推广和拓展业务。

四、同建关爱共融社会,增加青年上流机会

  (一)优化医疗护理系统

  支持医院管理局扩展、增加医护人手、提升住院医疗服务、扩大离院后的综合支援,及应用更多创新科技和遥距医疗;

  积极推展基层医疗系统建设,提升社区生活健康和保健;

  促成中医在预防、治疗到复康方面,有更广泛的应用和发展;

  (二)关怀安老助弱解困

  推行解决跨代贫穷的试验计划;

  落宵合并普通和高额长者生活津贴,提升退休生活保障;

  关顾劳工,大力发展多元经济,创造更多优质就业职位,同时加快土地开拓积极兴建房屋,以改善劳工待遇和居住质素;

  进一步检讨外判制度,改善外判承办商雇员的待遇;

  (三)创造青年上流机遇

  制订整体的青年政策和青年发展蓝图,为青年健康成长和多元发展,设定不同政策目标,协力帮助青年向上流;

  (四)优化教育装备未来

  加强教师专业操守和培训,表扬才德兼备的教师,完善老师的专业发展;

  培育出爱国爱港、具备世界视野、专业技能、积极终身学习的新一代。

责任编辑:李孟展

相关内容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