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生活 > 娱乐 > 正文

追星热潮/铜锣湾化身“姜涛湾” 情感需求滋生“饭圈”

2022-05-05 04:23:21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4月30日,粉丝为庆祝男团Mirror成员姜涛23岁生日,租下香港电车、LED广告大屏、并开设慈善限定店等为其应援,在铜锣湾聚集,从街头至街尾。这种追星盛况自姜涛从《全民造星》出道至今,已经持续了3年。从香港到内地再到韩国和日本,这种现象并不鲜见,而在狂热追星的背后,也许是“饭圈”文化折射出的都市人群的压抑与孤独。\大公报记者 文琰

  从姜涛香港后援会的Facebook主页上可见,后援会自今年3月1日便开始了生日应援的集资筹划,“像这种生日应援,通常早几个月就会开始准备,四面八方的粉丝汇聚到一起,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目标是务必将排场搞足。其实与其说是爱豆(偶像,取英文idol发音)的生日,不如说是粉丝自己的节日。”有过多次追星经验的白小姐告诉记者。

  “养成”的满足感

  “这其实是一种想像共同体。”中国海洋大学新闻学专业讲师刘佳认为,“粉丝在这里获得一种认同、一种成就感。”如姜涛的粉丝很多是跟随姜涛,看着他从选秀一路走来,享受着把姜涛从一个普通人养成为大明星的过程。“明星成为和粉丝们荣辱与共的人,粉丝在追星的过程中获得了心理上的满足。”刘佳说。

  除了养成的满足感之外,粉丝在追星过程中还能获得许多个性化的心理满足。需要释放母爱的粉丝可以成为明星的“妈妈粉”,需要获得两性满足的粉丝可以成为明星的“女友粉”“男友粉”,甚至还有化身为异性、将男性偶像女性化并对其进行“男性凝视”的“泥塑粉”。

  一张娃娃脸,加上平日里乖巧的言行,让姜涛吸引了一批将他当做儿子养的“妈妈粉”。白小姐认为,对于“妈妈粉”而言,最在意的往往是“仔仔”的德行是否善良、为人是否可亲,至于业务水平、工作能力,则是次要,甚至适当的暴露一些能力上的不足,更容易引发“妈妈粉”的怜爱心理,会让“妈妈粉”有一种被需要感,“仔仔努力就好,‘妈妈’可以养你。”

  至于“女友粉”,则是将明星当做男友去爱,满足当下许多单身女性,或者对婚姻感到不满的已婚女性在两性上的需求。Facebook上,“我老婆嫁左比Mirror导致婚姻破裂关注组”的群组有30多万成员,有成员分享自己的伴侣自从追星之后,购买了大量Mirror成员代言的产品和应援物,家中充斥着Mirror的痕迹,戏称伴侣如同嫁给Mirror成员一般。另一位内地流量明星蔡徐坤的许多粉丝也是“女友粉”,粉丝不喜他和其他年轻异性之间接触,以至于在蔡徐坤演唱会上出现了他抱着一个穿婚纱的假人跳舞的荒诞场面。

  都市人的孤独

  然而不管是将爱豆当做儿子养还是当做男友爱,反映的都是当代都市人心理上的孤独现状。为了弥合这种孤独的状态,粉丝甘之如饴地奉上自己的时间与钱袋。一位来自北京的单身女性在分享自己追星的心路时写道:“我一直觉得‘偶像’与纸片人(指二次元人物)没什么区别,都是一种创造出来的人设去讨你喜欢”,她提到爱豆可以成为她娱乐生活的重心,“每天、每周给我刺激,让人天天想着你,神魂颠倒给你花4位数、5位数、6位数。”

  此外,多数粉丝在消费的同时,也获得了消费关系中的主体地位,进而对偶像进行“女性凝视”。然而当前还有另一种粉丝形态叫做“泥塑粉”:女性粉丝越过女性凝视,而将自己当做男性,将喜欢的男爱豆异化为女性,从而在精神上作为一个男性对爱豆进行“男性凝视”。他们会将男爱豆称为“女儿”、“老婆”、“妹妹”。这些行为背后实际上是一种社会身份的重新构建,女性粉丝以此获得在性别权力结构上逆转的想像。

  不过,无论是出于什么样的情感心理进行这种非常态的追星,粉丝所喜欢的都是这个偶像为其营造的一种情感假象,而不是更加隽永、也更具有精神价值的音乐或者影视作品本身。

  早于香港饭圈文化内地也有许多的选秀爱豆、养成系偶像,当中很多人,如易烊千玺,已通过《少年的你》、《长津湖》等作品,转型成为优秀的演员或歌手。在今年姜涛香港后援会的集资贴文上,写着:“今次除了要再次创造姜涛湾外,更要冲出亚洲!”下面的评论一呼百应。只是,比起粉丝冲出亚洲,我们大概更希望这些艺人和作品能够冲出香港,冲向更广阔的世界。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