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生活 > 教育 > 正文

史出有因/横眉俯首民族魂──鲁迅\国史教育中心(香港)何汉权校长

2021-02-23 04:25:10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过新年,或烟花或爆竹,因地制宜,由此带来的绚烂璀璨和震天声响,最能给人以春节立体环迴的强烈感觉。虽然,今年维港两岸烟花汇演因应疫情而再度取消,但历年的盛况仍令人怀念。说起烟花,不免令人想起那位曾感慨自己二十三年都不过旧曆新年,后来也在新年夜大放烟花的文坛巨匠──鲁迅(1881~1936)。他亦是国史教育中心(香港)主办的2019中国历史人物选举中,高票膺选的年度历史名人。

  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1899年考入江南陆师学堂附属矿务铁路学堂求学期间,鲁迅接触了大量的西方先进思想和自然科学知识。在以优异成绩毕业之后,1902年末,鲁迅怀着“科学救国”的信念前往日本攻读医学专业,希望彻底改变外界对中国人“东亚病夫”的讽刺称号。

  在日留学期间,鲁迅剪去了辫子,以示和满清封建势力决裂,并作诗发出“我以我血荐轩辕”的誓言,决心和封建势力鬥争,献身解放祖国。后来,他震惊於日俄战争影片裏的中国人围观无辜同胞被处死时的麻木不仁,觉悟到只有从精神上唤醒民众,才是真正的救国。於是,鲁迅毅然弃医从文,筹办杂志,发表文章,探讨“中国国民性中最缺乏什麼?”“病根何在?”等问题。在重重思考中,鲁迅个人和国家前途命运相结合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初步形成。

  1909年,鲁迅回到阔别已久的祖国,开启了为国为民、波澜壮阔的人生。辛亥革命后,袁世凯和张勳复辟的闹剧让他备感痛苦和失望,他藉由钻研中国历史,去思考国家的前路。他辑校的《唐宋传奇集》、《嵇康集》等50种古籍手稿以及搜集的大量汉唐石刻拓片,都具有重要的学术研究价值。

  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使鲁迅为之一振,“五四”爱国运动的爆发,更令他革命热情高涨。1918年,作为推动和响应“新文化运动”的先驱,鲁迅在参与编辑的《新青年》杂志上发表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揭露封建制度的黑暗本质,发出“救救孩子”的呐喊,号召推翻旧社会建立新社会。随着《孔乙己》、《藥》等优秀短篇小说文章的发表,鲁迅日渐文思泉湧。

  自1920年秋至1927年春,鲁迅先后在北京大学、厦门大学、中山大学等多所院校出任教职,这期间既有同封建势力的鬥争,也经历了反动军阀的迫害,但他仍笔耕不辍,创作了小说集《呐喊》、《彷徨》,论文集《坟》,散文诗集《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等。

  他更开创了文辞犀利的“杂文”文体——一种“匕首投枪”式的战鬥文体,在表达社会批判时,往往运用夸张、反语等手法,亦善於结合幽默色彩,以《二心集》、《华盖集》为代表,文中所蕴含的强烈的思想感情和深远的社会意义,在中国思想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1927年秋,鲁迅移居上海,专门从事文学创作和文艺运动,培养革命作家,并先后加入过“革命互济会”、“中国自由运动大同盟”、“中国民权保障同盟”等进步组织。1936年,在鲁迅的葬礼上,其身覆盖着的写有“民族魂”的旗帜,是大众对他的无限敬輓,“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是他为国捐躯的一生的写照。

点击排行